五年耕耘,法治花开。“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广陵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宪法宣传教育为重点,持续开展全民普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法治文化蓬勃发展,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素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广陵建设迈出新步伐。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长效机制
领导机制日臻完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立足广陵实际,从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广陵区“八五”普法规划》,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八五”普法决议》,科学擘画“八五”普法新蓝图。充分发挥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作用,强化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区政府常务会议对“八五”普法工作研究部署,区人大、区政协通过人大代表视察、政协委员提案调研等形式对全区“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全程监督。
责任机制不断加强。以“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全面落实“三单一书”制度,每年印发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结合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重点单位的普法任务进行细化,推动“术业专攻”,实现“专业人”普“专业法”,变普法“独唱”为部门“合唱”。
运行机制充分构建。普法主体走向多元化,形成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八五”普法、民法典讲师团为主体,以法治副校长、法律明白人为支撑,以普法志愿者、公益法律服务团为补充的普法工作队伍。“八五”普法期间,普法讲师团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内容开展法治讲座8000余场、普法志愿者参与普法活动万余次。
突出重点对象,营造“示范引领、全民学法”浓厚氛围
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推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及运用机制,建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学法共性清单和个性清单全覆盖,集体学习、自主学习、法治实践有机结合的学法新模式。“八五”以来,连续三年组织领导干部分别赴中国政法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开展“领导干部法治建设能力专题培训”。开展“学法先锋”法律知识竞赛、“百万党员学法考试”“新提拔干部学法用法监督教育”等活动,推动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全覆盖。
抓好青少年“关键时期”。创新打造了“法治课间餐”“法治副校长有话说”“法治夏令营”“开学法治第一课”“爱心法治暑托班”等多个法治教育品牌,建成了青苹果树人苑、“小雨伞”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中心、青少年公民警察学校等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研发18个法治标准化课件,从政法各部门精心挑选了75名法治副校长和46名法治辅导员,培育82名法治课教师,招募30名“小小法治宣传员”为全区学校保驾护航,“八五”以来,创成市高品质平安校园示范校11所、汶河东区校被评为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广陵区荣获全市首家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
抓好分层分类“关键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实施“群体+主题”式普法,切实打通法律服务特殊群体“最后一公里”。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定制推出“法润万家 与你同行”“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5大类34项法律供给清单,全面推进“法律七进”。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立扬州市首个“广小新·平安前哨”,遴选80名优秀骑手担任首批“广小新·观察员”,推行“法治跑腿”服务,打造覆盖全区范围的“宣传喇叭”。聚焦农民工群体,司法局联合总工会、人社局等相关部门,针对农民工不同的普法需求,开展“1+1>2”订单式普法活动,最大化增强普法实效。聚焦市场群体,建立“益律阳光”公益法律服务团,举办“法企连心会”、设立“企业法管家”,研发创新精细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指引,着力解决企业涉法难题。
坚持守正创新,培育“形式新颖、贴近群众”特色品牌
法治阵地建设“特点”鲜明。推动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及其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广陵区全景数字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辟沙头美丽乡村法治行体验线,升级大运河保护及沿线治理法治小区和东关南河下法治文化展示区,建成区法治文化大道,探索打造法治文化聚集区,增加法治阵地的厚度。推出法治古城、青春研学、法治乡村三条“city walk”打卡路线,以“阵地+普法活动”等形式,提升阵地服务和教育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实效性。
法治传播品牌“亮点”频现。持续培育“广小援”普法品牌,发布“广小援”普法形象,制作“广小援”推介视频,设计推出“‘广小援’普法”微信表情包、拜年和以案释法短视频;扩充“广小援”IP图鉴外延,精心设计实用性强的“广小援”系列衍生法治文创产品;研发“广小援”公共法律服务E点通平台入选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数字化转型优秀项目(全省20个),并获省厅领导批示;将“广小援”IP形象融于重要品牌活动,设计制作“广小援”服装道具,以真人扮演的形式,开展“广小援”进社区、进公园等系列活动,与广大市民的近距离互动交流,提升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法治文化活动“重点”突出。注重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联姻”,开展“广陵风华四十载 法治力量向新生”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构建具有广陵特色法治文化作品库。《一言九鼎》在市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法治树》《荷风法韵》等4个作品入选江苏省非遗法治作品云展播。创新启动“法治光影”文化惠民行动,线上开设“《民法典》带你追热剧”普法专栏,引导全民追剧学法;线下开展“光影说法·律动人心”法治电影基层行。突出法治惠民,发挥“+N”法治资源作用,创新推出“法治直通车”,开启直达家门口的法治流动服务新模式。
紧扣普治共举,推进“依法治理、多元共融”治理格局
基层治理见形见效。开展“法治小区”创建试点工作,将“援法议事”融入基层网格治理,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推广新时代基层治理“小板凳议事团”“民情气象站”等基层治理工作法,基层治理经验《广陵“四聚焦”深化法治乡村建设》被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收录。建立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提质控量”动态管理机制,2021年以来,完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三轮复核工作,引领带动法治村居建设。深入开展“法治薄弱村”专项整治,整治工作以来,共开展了3轮滚动评查,2024年9月广陵代表扬州市迎接省法治薄弱村验收组检查,得到充分肯定。
队伍培育走深走实。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育了1345名“法律明白人”,涌现出“刘奎乡贤调解工作室”、“老冯说法”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汤汪街道喻伟被评为全省“百佳法律明白人”。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建立结对子联系管理档案,举办“1+N”结对赠书仪式;在全市创新开展以“法律明白人”法治故事案例分享+村(居)法律顾问专业点评形式的法治故事分享评选会,相关工作被江苏省司法厅、《新华日报》报道。
宣传活动出新出彩。在重点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全区深入开展“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竞赛,持续兴起学贯热潮。创新推出“学宪法兴古城 做法律明白人”游园会、“宪法美味咖啡”等创意活动,推动宪法精神入脑入心。围绕“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主题,组织开展广场宣传、法治讲座,推出专题解读、接力诵读、以案释法,民法典社会知晓度不断扩大。各普法责任单位通过组团式、集中式、巡回式、联动式、下沉式的精准普法,创新开展“法治集市”“法治游园会”“法治沙龙”等普法活动,持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基层法治建设、行业依法治理。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普法工作,是一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温暖接力,是一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基础工程。法润无声,法治有痕。回顾征程,法治力量在广陵这座古城熠熠生辉;展望未来,广陵将聚焦全民普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盼、社会治理新形势,保持“一年接着一年干”韧劲,风正扬帆再起航,共写普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