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几张小板凳、几杯热茶,党员带头,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村民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从家长里短聊到社区建设——在宝应县,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小板凳“坐热”基层治理的“新常态”。宝应县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党建+小板凳+法治”工作法,大幅提升辖区居民的议事协商质效,更高效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唠家常”的方式倾听民意、解决难题,将“大民生”融入“微服务”,真正让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参与”,从“单向管理”升级为“双向奔赴”。
“板凳会+法律明白人”唠出真民意。“从前开会总在办公室,如今社区工作者拎着小板凳到广场,大家敞开了聊,就像邻居串门。”安宜镇白田社区的李阿姨对“流动小板凳议事会”连连称赞。宝应县创新推广“流动小板凳议事会”模式,组织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与居民坐在一起,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绿化升级等民生热点,面对面唠需求、想点子,让解决方案“沾泥土、带露珠”,形成“党组织监督+居民评议+动态整改”的闭环机制。截至目前,安宜镇在党组织引领下召开大小“板凳会”38场,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40余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网格+引导+代办”跑出加速度。“我年纪大了,借给侄儿的钱还没还给我,多亏法律明白人上门帮忙指导!”安宜镇船闸村70多岁的于大妈感慨道。针对老年人不懂法原因,积极发挥村居法律明白人作用,推行“网格+引导+代办”服务,法律明白人化身“跑腿小哥”,引导和代办法律服务等事项,全年285个村居法律明白人累计参与调解和引导法律服务超560余件,服务群众2200余人次。法律服务还延伸至企业一线,2396名法律明白人成了服务“群企”的“得力外援”,上门为辖区居民解决难事700余件,为企业代办帮办事项36件,服务人群达1300多人次。
“微阵地+法治课”汇聚烟火气。在鲁垛镇鲁庄村的“老年大滴茶馆”里,老人们有的下棋、有的做手工,笑声不断。宝应县利用闲置房屋打造22个“老年茶馆”“长者食堂”等“微阵地”,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休闲、医疗、助餐和法律服务等服务,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健康讲座、手工课堂,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些“微阵地”不仅是活动场所,更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和法治需求的重要前哨。镇村党员干部定期走访,制定“共性+个性”服务清单,开展法律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服务精准触达“最后一米”。今年来,村居法律明白人累计开展法治讲座150余场次,散发宣传资料3500余份(册)。
(宝应县社会工作部、宝应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