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聚焦基层治理堵点问题,以“法治新视角”为工作品牌,构建法治观察“12345”模式,搭建常态化法治观察综合传感互动平台,实现基层法治建设呼声零距离感知、问题全方位反馈、诉求全流程处置。
一是绘出“流程图”激活“末梢网”。印发《关于推进全区基层法治观察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创建一个品牌、围绕两个重点、建设三型团队、发挥四“哨”职能、完善五项制度的“12345”模式,对加强基层法治观察工作进行系统设计、模式创新和制度完善。高质量开展法治观察员遴选,从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选聘一支包含“两代表一委员”、“公检法司律”、行政执法监督员、企业负责人等在内的“骨干型”“专家型”“志愿型”法治观察员16名。重点围绕公权力规范和私权利保障,建立基层法治素养观测哨、社情民意前沿哨、依法行政监督哨、法律服务响应哨,架设观察信息集散“立交桥”。
二是优化“传感器”触发“新视角”。强化法治观察员履职,积极发挥“四哨”职能,依托法治观察“基层行”“企业行”“专项调研行”等活动,推进法治观察员沉底问政察实情,调研问绩谋实招,追踪问效办实事。将法治观察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延伸,结合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及走访调研督察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发布“法治观察十项参考要点”。3月29日,举办全体法治观察员座谈会,各法治观察员从职业举报人行政复议案件问题、柔性执法与履职风险的把控、青少年法治教育法理如何融入事理情理、拆迁安置小区多元治理等多角度提出观察建议,初步形成有效法治观察素材13条。
三是用好“金点子”转为“硬措施”。发挥依法治区办在基层法治观察工作中的运转中枢作用,按照“市聘区管”原则,推进法治观察工作分级分类管理,形成完善管理培训、汇总梳理、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处理机制。推进“观察+督察”,运用好“三单一报”制度(即工作提示单、问题警示单、法治督办单和法治专报)制度,将法治观察员发现的共性问题,列入法治督察重要内容,举一反三,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整改。加大经验总结和案例推广,切实提升“观察+解决”质效,有力推动法治观察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扩大基层法治观察工作美誉度和影响力。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司法局 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