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赣榆区是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区,2020年全区渔业产值120余亿元,在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逾60%,为促进行业科学合理发展,保障渔民及附属产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连云港市赣榆区司法局从“学、商、援、解”入手,有效提高渔业依法治理水平。
一是常态化普法,法律法规入心“学”。成立由“三官一律”、司法行政干警、海洋与渔业执法人员等组成的专业普法讲师团,休渔期间举办法治讲堂和船员法律法规培训班,集中解答渔民法律问题,增强渔民法律意识。依托司法所、法律诊所、渔业法律服务社开展“送法进码头”“送法上渔船”等常态化普法活动;6个沿海乡镇全部建有法治文化广场、公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海头镇在梁沙村主街道打造800米长的渔业安全生产法治宣传墙,以简短标语提醒渔民依法作业、用法维权。柘汪镇中林子村法治文化广场获评全省法治文化示范点。
二是推进援法议事,渔业生产大家“商”。在沿海乡镇依网格配备489名“法律明白人”,将渔业生产、直播带货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为“学法示范户”免费赠送专业法律书籍400余册,大力培育群众法治队伍建设,夯实村民参与民主议事的法治能力基础;将“三官一律”“两代表一委员”和议事内容所涉执法部门请进议事现场,提高“援法议事”成效。在海头镇海前村,针对少数船主法治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为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海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现状,邀请乡贤、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律师、渔业执法人员,深入开展“援法议事”,制定新的村规民约,成立村级渔船协会,利用新的村规民约和协会章程约束全体渔民、渔船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安全生产,为村集体渔业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打造渔家驿站,法律需求对点“援”。在沿海乡镇渔民集聚区设立6个法律援助“渔家驿站”,派驻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驻点值班,为渔民提供法律咨询、见证代书、纠纷调解等服务,以最经济手段满足基层群众需求;承办在赣榆区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的涉及渔业养殖、捕捞等疑难复杂法律援助诉讼案件,建设“当场审查、当场受理、当场指派”的渔家驿站法律援助快车道;拓展法律援助延伸功能,在驿站提供申请鉴定、非诉讼调解、诉讼代理等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全方位保障群众利益;对于案情复杂、取证难度大、受援人众多、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区法律援助中心向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最大限度为受援人争取权益。
四是构建多元体系,矛盾纠纷及时“解”。整合边防、渔政、海事、司法等部门资源,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建立健全涉渔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发挥“乡贤”作用,借力当地具有较高威望、公道正派的渔业专家、“船老大”、渔村村书记等力量参与纠纷化解。精心打造韩口渔港调解服务品牌,加强激励引导,开展涉海涉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关口前置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发挥村居调解员、法律顾问作用,构建纠纷排查、普法宣传等长效机制,源头减少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