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以持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目标,从政治大局把握、从人民期待着眼、从法律需求发力、从实施效果强化,深化法治连云港建设,聚焦专业化普法队伍建设,拓展全媒体时代普法渠道,打造特色化普法品牌,全力推动“八五”普法起好步、开好局。
一是精准制定普法清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建立健全民法典普法宣传长效机制,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法律法规,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
二是精准分类普法受众。落实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分级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完善“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的全民普法模式,促进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养成法治思维和法治习惯。
三是精准培育普法品牌。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市空间规划,打造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构建法治题材创作规划体系,建立市级优秀法治文化精品库。传习我市篆刻剪纸、木雕拓片、苏北柳琴、五大宫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法治微电影联播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将法治元素植入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等连云港特色民间文化元素,赋予港城传统文化符号新的时代色彩。加强对外法治文化传播,注重在共建“一带一路”支点建设中发挥法治文化作用。
四是精准把握普法实效。完善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过程。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队伍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运作模式。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推进普法信息在各类终端设备上的“智慧分发”,主动研发服务产品,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连云港市司法局 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