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灌云县司法局积极开展“法润灌云·情暖民工”活动,通过强化法治宣传、快审快批、提前介入、部门协作、在线指导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工讨薪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一是做好普法课,法治宣传广深入。制定农民工维权宣传活动方案,县局联合13个司法所,在13个镇街开展“法润灌云·情暖民工暨《法律援助法》”宣传活动。组织普法宣讲员、法律服务志愿者、法律援助服务团队深入村居、企业、工地、车站等地开展法治宣传,通过现场发放资料、法律解析、以案说法、法治讲座等方式,为农民工送上“法治套餐”,引导他们正确、依法维权,及时为他们解答法律问题、解决维权难题。联合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农民工维权宣传活动16场次,发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手册》《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手册》《法律援助法》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解答各类咨询千余人次。
二是做好审批课,即审即批快介入。进一步畅通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法院、县仲裁院以及各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设立农民工专门接待窗口,让农民工就近咨询、申请援助,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免予经济审查。积极推行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暂时无法提供身份证明或其他相关材料的农民工,先行受理,随后补办,优化简化受理审批程序,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指派,要求援助律师及时开展调查取证。并针对老年、残疾农民工设立专门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速、加速办理农民工维权事项。
三是做好服务课,线上线下零距离。利用村居法律顾问活动日,深入村居开展农民工维权专题讲座,现场解决法律问题、受理援助申请。强化援调对接机制,将非诉调解挺在前,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前提,以拿到工资报酬为目标,援助律师、调解员牢牢把握纠纷化解机会,以庭外、庭前和解撤诉或法院出具调解书结案等方式为主,高效化解农民工讨薪纠纷。面对疫情防控背景下外地农民工较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解决群体性、分散性、县域外农民工维权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一体化资源优势,办案律师通过与受援人建立微信群,普及法律知识、介绍援助流程、指导证据搜集、告知法律风险,并通过微信、电话、邮政EMS等渠道进行材料核实、办理委托手续、收集固定证据等,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法律服务。
(灌云县司法局 杨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