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建设重点工作,东海县司法局以筑牢创建基础、推进示范建设、提升创建水平、实施动态管理“四举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夯实基层普法,护航乡村振兴。
紧盯法治建设,筑牢创建基础。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以“村务公开”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一是以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县建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9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369个村级法律服务点。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巡诊活动,建立县、乡、村三级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为村(社区)群众提供了及时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107件次,办理法律援助640件次。二是以基层人民调解为支点,促进基层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有效衔接机制,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三是以德治建设为引领,树立文明新风尚。深化“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送法下乡”等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法治文化活动,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使村民尊法学法用法常态化,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水平。
整合资源力量,推进示范建设。一是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有效提升群众法律服务获得感。整合吸收村(居)法律顾问专业普法骨干队伍,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实现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二是全面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切实发挥“法治带头人”作用。重点培育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社区)妇联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巾帼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保障每个村每个网格都有1名法律明白人,增强普法队伍力量。三是充分发挥“东海县晶帼志愿法律服务团”作用,结合“法律八进”等主题活动,依托重要时间节点、赶集日等,深入乡村走街串户通过以案说法、法治宣讲、设立法律咨询点等形式,大力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强化阵地建设,提升创建水平。深入推进示范村提档升级,加大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拓展线上宣传阵地。利用“晶小法-法润民生群”,打造线上法治文化宣传推广阵地,开展线上法治宣传、以案释法主题活动。组建“网格员法律服务群”,结合基层群众特点,采用图片、文字、短视频、小剧本、典型案例等通俗易懂可视化手段,每周推送婚姻家庭、赡养继承、土地纠纷、农民工维权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援助。二是打造线下宣传阵地。把法治文化元素和水晶文化、温泉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保障每个村(社区)至少1个法治文化阵地、1个法治宣传栏、1套法律书籍。通过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逐步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加强指导培训,实施动态管理。一是加强指导,狠抓创建。制定《东海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总结提炼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必备条件,以“因地制宜抓创建”为总体思路,以“注重实际工作”为措施,抓点拓面,深入指导“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培训会,为19个乡(镇)详细讲解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必备条件,通过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指导创建工作。二是开展复核,动态管理。进一步巩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质量,强化动态管理,提升工作成效。2021年开展对全县15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全面复核工作。2022年1月开始,严格按照建设考核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指导管理,对复核保留以及新命名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亮牌”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提档升级。
(东海县司法局 曹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