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的教育管理“助推器”作用,赣榆区四点发力,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护网。
一是打好学校保护基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普法、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职能。通过法治报告、法治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对未成年人开展法治教育。立足以案释法,针对未成年人高发易发案件、新型案件确定授课重点,常态化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女生自护法治教育专题宣讲。法治副校长全面参与学校管理规定修订,根据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城区、镇村等不同学校实际,建立起各类事件的处置机制和流程,法治化保障各项制度合法合规,全面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二是夯实家庭保护防线。全面推进“法治入家”,以“小马扎”流动课堂为依托,进一步拓展法治副校长校外职能,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反家庭暴力、法律援助、生命安全等法治知识送进千门万户。出台《赣榆区家庭教育促进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促进机制,督促监护令与家庭教育指导双管齐下,让父母的关爱不再缺位,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回归正轨。通过上门家访、请家长校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方式方法,对失足未成年人家庭开展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理念,帮助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三是形成社会保护合力。赣榆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全区共有双出留守儿童1000余名。为切实提高对此类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降低被侵害风险,赣榆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五百”工程(赶百集、走百村、进百企、帮百童、调百案),重点开展法治副校长“帮百童”系列活动。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村居、进单位、进学校、进留守儿童基地”开展普法教育,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让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人员融入到留守儿童保护工作中来。通过家长、村居工作人员、妇联团委干部等群体参加法治公开课、法治流动课堂、法治村居建设,为留守儿童筑起社会保护铜墙。
四是提高网络自护能力。为提高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帮助未成年人远离不良有害网络信息、防止网络沉迷,赣榆区法治副校长将普法重点向网络阵地倾斜,打造“红萍说法”法治副校长远程法治教育电教课堂,坚持两周一期推送法治副校长课程。依托“柘里友爱”未成年教育活动平台,在柘汪镇响石村成立全市首个乡村“网络护苗工作站”,承担开展“连e护苗”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网络普法、文明上网、网络安全、网络有害信息举报、网络志愿服务等工作,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保护伞”。
(赣榆区司法局 龙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