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积极开展“援法议事”活动,通过搭建议事平台、健全制度保障、融入德法元素将“援法议事”各项任务融入基层治理,积极创建美丽法治灌云。
一是搭建议事平台,“独角戏”变成“大合唱”。灌云县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各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调解室、法治书屋、法治文化宣传等阵地,将“援法议事”活动开展与各类阵地建设相结合,对现有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书屋、党员堂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等各类阵地进行提档升级,作为开展“援法议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村居普遍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老年协会等“五会”,充分发挥“五老”、新乡贤作用,打造形成“乡贤评议”“家里人化解”“老娘舅”等综合性、一站式“援法议事”便民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推进议定事项落细落实,有效衔接“议事”与“执行”,为基层治理赋能。
二是健全制度保障,“约定俗成”变“制度规范”。由于各村居管理多依赖于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居民法律意识、制度意识淡薄,“土政策”“人情债”等成为基层治理的障碍。“援法议事”工作开展以来,灌云县将建立健全基层服务管理制度作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方案》,重新调整各村(社区)法律顾问,督促各法律顾问及时入群,实现每名法律顾问挂钩服务村(社区)数量不超过4个,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协助村(社区)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基层善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三是融入德法元素,“为民做主”变“由民做主”。推出民主协商“六步议事工作法”,即提出议题、组织协商、审议表决、合法审查、反馈公示、组织实施,形成“援法议事”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灌云县注重地方实际,借助“法律明白人”培育、“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等载体,深入开展“三下乡”“庭院法治课堂”活动。以“八五”普法启动为契机,开展“法润村(居)行”,对全县329个村(居),72万人口实行全覆盖的普法大型活动,利用“三微一群”即微展览普法、微视频普法、微课堂普法、微信群普法为法治乡村建设加码加力,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灌云县司法局 张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