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司法局多措并举开展基层“援法议事”活动,以“三优化”为出发点,扎实推进基层“援法议事”质效,切实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一是优化统筹部署,织密考核体系“一张网”。建立基层“援法议事”指标体系,纳入镇街目标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考评“指挥棒”作用。成立由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办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相关部门、镇街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的工作专班,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18个镇街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开展座谈会,查阅相关台账资料,和居民恳谈等形式,详尽了解社区议事机构、议事形式、社区职责和社区法治工作等情况,全面掌握目前社区法治建设状况。开展基层援法议事工作典型评比活动,全区18个镇街共推荐10个村(居)参加评选,涌现出江浦村、刘顶村、海连社区、学院社区等一批先进典型,营造全区村(居)学习典型,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是优化平台建设,构建一站服务“综合体”。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探索实践村(社区)“四站合一”新模式。构建村(社区)党群服务站、警务工作站、司法行政服务站、网格化管理工作站一体联动新机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将司法行政服务站从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升级为涵盖立法民意征集、行政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等内容的法治乡村(社区)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人员驻点、走访排查、咨询接待、情况报告、交流分析等工作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挂钩司法行政干部定期到站进行业务指导。调解员组织网格信息员定期开展走访排查、社情民意收集和法治宣传工作,今年以来,共排查基层矛盾风险隐患36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6500余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万余次。
三是优化惠民举措,打造亮点服务“新名片”。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全区205家村(居)全部配备了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工作,统筹整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专业力量,充实壮大基层法治建设力量。目前,全区共配备法官36名,检察官36名,警官210名,律师205名,深入社区网格,及时解决法律问题。结合村居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人民调解组织架构建设。联合政法委、财政、民政、法院等6家单位联合印发《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了一支适应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需求、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同时,丰富法律援助载体,建立南门社区“善美南门”、海连社区“好样的服务队”等一批具有村(居)特色法援志愿者队伍,共有志愿者120余人,今年以来,法援志愿者服务队共开展各类法律援助宣传活动83场。
(海州区司法局 杨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