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司法局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建设法治连云港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海上有岛、城中见山、山海相拥、城海相融的资源禀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以阵地、活动、作品、传媒为主线,探索打造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
一是以“山海河湖”为“骨”,打造法治文化精品阵地。全市共建成港城法治文化公园、连岛法治文化广场等省级法治文化阵地44个。依托锦屏山森林公园,打造“锦屏山法治风景线”,建成非诉文化园。将“大竹园”生态法治文化阵地嵌入海上云台山景区,游客可以同时感受到竹海风光和法治文化熏陶的双重体验。在港口老街景区,建成连云区民国法制史馆,通过时间这条主轴线展示中国法制史发展进程和连云港的发展变化。灌云伊云湖绿地公园植入法治、道德等元素景观,通过法治雕塑、长廊、法苑亭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法律常识、以案释法、法治故事。
二是以红色文化为“魂”,赓续红色法治文化基因。组织开展市域内红色法治文化研究阐发、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讲好红色法治故事。在位于连岛的“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打造红色法治文化实境课堂,通过伟人法治思想学习、法治历史教育、法治榜样鼓舞、典型示范引路,确保每个实境课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灌南县依托红船文化阵地资源,推动“法”“景”融合,打造“灌南红船法治文化广场”,运用名言警句、红色故事、法治典故、谜语、漫画、图片、标语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法治精神真正渗透进人民群众心中。
三是以特色文化为“皮”,擦亮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将传承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将法治元素融入苏北大鼓、工鼓锣,赣榆区把法治刻纸艺术纳入课堂教育,东海县建立“青少年法治版画创作基地”,创作并展出大量优秀法治版画作品。立足西游文化特色,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重拳打造“猴娃说法”新媒体普法机制,制作推出《猴娃说宪法》《猴娃说民法典》等系列法治动漫15部。二郎神是灌南当地的文化形象,灌南县以剪纸艺术为创作基础,融合法治元素,推出二郎神普法形象“法二郎”。
四是以平台传播为“脉”,扩展法治文化传播途径。加强与互联网络平台之间的共同协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在市电台开设《以案说法》栏目,微信公众号开通《八五普法》专栏,积极推进法治文化从灌输式、被动式向感性共鸣、自觉接受方向转化。开设大型全媒体网络互动公益栏目《普法直播间》,通过组织律师、法律专家担任主播,依托抖音平台以网络直播方式,向广大网友讲述法律热点、开展以案释法、普及法律知识、传递法治精神,已推出60期,累计参与直播人数67.77万人,访问量476.03万次。
(连云港市司法局 冯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