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州区司法局围绕“法治宣传惠民、法治教育润民、法治文化引民、法治实践为民”这一主线,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我区加快新时代“后发先至”、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海州区被表彰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先进县(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并成功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县(区)。
一是点线面并进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点上发力。依托海州古城文化特色建成朐阳门法治文化广场,挖掘明代“申明亭”“旌善亭”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打造全省首个以非诉讼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阵地御景龙湾“双亭园”,选择公园、景区、社区、集市商贸区等地建成海连社区宪法主题游园、桃花涧法治文化景区、幸福法韵园、龙尾社区法治一条街等众多与环境相协调、与生态相融合的休闲娱乐学习场所。线上联动。依托锦屏山森林公园、朐园等建成包括绿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宪法、民法典、非诉文化区的锦屏山法治文化集聚区,打造锦屏山绿色法治文化特色园。依托凤凰大道景观带打造法治景观大道,依托玉带河沿线打造玉带河法治风光带。面上拓展。海州区实现区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全区共建成11个省级,34个市级,18个区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一个个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在全区范围形成集聚效应,逐步形成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三级法治文化普法矩阵,构建海州“一地一品”的法治文化阵地格局。
二是放大品牌效应提升新媒体普法实效。创新网络直播普法新模式。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开设大型全媒体网络互动公益普法直播间,组织律师、专家担任直播间主播,围绕社会热点和法律问题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和沟通。打造精准普法新载体。在空间上,从传统的课堂讲台变成新颖的网络直播间。在内容形式上,由传统的被动组织变为网友可根据自身法律需求自愿进入,由单纯的你讲我听变为新颖的实时互动,主播律师可围绕疫情防控、民法典、网络犯罪、打击“老赖”、民间借贷、劳动合同等当下热点法律问题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与沟通。在普法受众面上,由以往只有少数的现场人员变为广大网友,普法受众人数呈井喷式增长。规范管理普法新平台。海州区司法局与区法治宣传协会、网络传媒公司联合签订网络直播服务协议,通过制定直播计划、工作流程、分析研判、确定课题、课件审查等制度,规范网络直播服务行为,同时建立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直播普法效果。搭建“谁执法谁普法”新阵地。将普法直播任务分解到区各执法普法单位,督促各单位依据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动事项,制定网络普法直播计划,策划直播内容和形式。普法直播间为全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搭建新的普法宣传阵地。
三是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首创“一委三会”基层依法治理模式,探索“4+X”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构建“四站合一”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新格局,推进标准化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其中“一委三会”工作法、标准化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曾获评全省首批“优秀法治实事项目”。深入推进网格化建设。推动“三官一律”、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志愿者队伍进网格,建立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体系,一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处置,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充分发挥“一委三会”机制优势、一村社一法律顾问队伍优势、标准化司法行政服务站阵地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海州援法议事品牌。新海街道海连社区援法议事工作被作为全省范例推广。建立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效。全区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1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48.8%。
(海州区司法局 王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