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司法局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载体和资源优势,延触角、融载体、新形式,打造基层法治建设阵地集群。
一是推进文化融合,打造特色化“实体阵地”。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在镇、村两级建设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阵地,巩固村(居)德法讲堂、法律图书角等阵地,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不断拓展延伸法治宣传教育新阵地,形成县宪法宣传教育体验中心、“一路当先”党建法治宣传教育展馆等县级特色法治阵地;全省首批“法佑生活”汤沟法治文化特色园常态化向市民开放;打造灌南县红船法治文化广场融合红色文化、法治文化等特色元素,在全县上下形成一批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着力提升新安镇硕项村、新东村、三口镇何庄村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辐射效应和实用功能,发挥其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目前,共建灌南县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灌南县“海西税务”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等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5个,全县238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100%。
二是推进治理融合,打造流动化“服务阵地”。大力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四四模式”,组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四支队伍进村入户,形成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调解等相融互促的法治服务“移动阵地”。全县共建立完善人民调解组织291个,专兼职调解员1200余名,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强化源头防范化解;聘请20名律师、4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级法律顾问,实现全县238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培育法律明白人1856人,做好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村民说事、法治创建等履职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为村民近距离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抓住“法润春风”行动契机,发挥四支队伍力量,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中养成运用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习惯。
三是推进资源融合,打造常态化“媒体矩阵”。持续加强“智慧普法”惠民举措。发挥新媒体普法和传统媒介的融合优势,通过“互联网+”延伸法治触角,建立全县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发挥“灌南县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灌南发布”“灌南V讯”等平台优势,丰富普法作品,提高普法质量,形成县镇村联动传播法治理念。依托LED宣传屏常态化展播法治公益广告、法治宣传标语。在“法润灌南”公众号推出“微普法”“以案释法”等特色普法专栏,利用朋友圈、微信群转发以案释法、法治动态信息,营造“指尖”普法的良好氛围。不断促进单向式普法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普法转变,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灌南县司法局 李奥微 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