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灌云县着眼增强基层治理效能,深入推动小区治理法治化,通过将法治资源、法治力量、法治元素、法律服务融入小区治理,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和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小区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以“法治之力”助力“基层之治”的生动实践。
一是党建+队伍,有效激发小区治理活力。突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设立小区业主委员会,整合赋能小区法治建设三支力量:一是社区两委干部;二是“三官一律”、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专业力量;三是网格员、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懂法律、知政策,在为居民提供法律意见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服务指引、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收集基层群众立法意见等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力量,正日益成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二是机制+平台,有效夯实小区治理根基。小区依托共建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工作站、司法行政服务站、网格化管理工作站“四站合一”模式,通过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援法议事”会,全面梳理“小微权力清单”“监督责任清单”“流程事项图”,厘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和业主委员会权责事项。将“援法议事”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层自治实践相融合,将法治嵌入议事规则和议事流程,为小区治理出谋划策,解决居民的“烦心事”。
三是阵地+服务,有效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在小区原有的文化广场、宣传长廊等基础设施中加入法治元素,展现法治小区新面貌;完善小区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法律图书角等设施,确保法治文化建设全覆盖。周末、节假日在小区法治广场进行“百案说法”展板微展览,依托小区LED显示屏循环播放《猴娃说法》《民法典》等微视频,定期组织“三官一律”等专业人员开展微课堂,运用网格微信群,不定期推送“防范非法集资”“防诈骗”等各类法律知识。通过“三微一群”的服务方式为法治小区建设加码加力。
(灌云县司法局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