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灌南县司法局“点线面”相结合,扎实推进法治小区建设,着力打通基层依法治理“神经末梢”。
强化“点”推进,打造法治小区特色名片。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打造“一小区一特色”法治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党建+法治”书屋、文化长廊等阵地,构建“党建+法治”小区示范点;与法院联合,设立物业纠纷调解和诉调对接示范点,选聘 12名专业调解员入驻,打造从受理、指派、调处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一站式解决示范点;设立依法治理工作站,定期安排律师、法律顾问、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指导等服务,全面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线”资源,激发法治小区建设活力。坚持条块结合,结合全县网格化治理,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四四”模式进网格、社区,以法律顾问、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四支队伍”为主体,吸纳社区党员干部、小区物业、人大代表等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法治化管理,为基层依法治理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今年以来,先后收集到各类民生诉求430余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居家养老、家门口上学等民生实事60多项。
扩大“面”覆盖,提升法治小区惠民实效。将“法治小区”建设纳入年度依法治县工作计划、司法行政惠民实事,纳入年终考核内容。通过规划指导、考核督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带动提升法治小区建设实效。利用小区电子屏、宣传栏、道旗等载体建立普法阵地,在不同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宣传,潜移默化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组织开展“民法典进社区”法治文艺演出、八月广场文艺演出及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发放民法典与《法律法规知识读本》 等宣传资料。设立法律服务咨询台,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灌南县司法局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