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司法局聚焦企业经营难题,主动对接企业法律需求,在涉企法律服务供给侧不断谋实创新,坚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一是优化供给模式,畅通涉企法律服务“快车道”。深化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3350工程,包联全区三个工业园区,完善律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公共法律服务团走进辖区为企业围绕设立、发展、破产等不同阶段给园区企业做了全方位法律辅导,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为企业在民商事合同、劳动雇佣关系等领域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建议。涉及经营场主体开展的公证、法律援助等服务事项,开通“助企绿色通道”窗口,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服务。线上,依托普法直播间举办《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民法典进企业》《安全生产法》等主题法治讲座,在线解答法律问题。线下,组建普法讲师团深入企业举办“法治惠企课堂”,加强“以案释法”典型宣传。
二是聚焦纠纷化解,优化企业创新创业“助推器”。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构建五金机电城、浙江商会、宁海商会等多家企业调解平台,打造园区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分中心,选聘优秀调解员驻点企业,强化“援调对接”,为全区企业提供快速化解矛盾纠纷新渠道。日常开展“拉网式”“滚动式”涉企矛盾纠纷排查,确保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同时,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多元联动机制,强化与市场监管、劳动仲裁、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协作,不断推动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取得实效。大力发挥“苏解纷”小程序和“法润民生”微信群等线上调解作用,选派调解员、公证员、行政复议人员、律师、仲裁员等入驻平台,通过“一站式受理”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线上渠道。
三是推动包容审慎执法,调配服务营商环境“稳定器”。大力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将轻微违法“免罚”、首次违法“轻罚”制度落地落实,规范企业执法新形态,打造柔性执法新刻度。定期面向全区执法部门、重点企业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宣传“免罚轻罚”清单政策,优秀执法工作经验等内容,不断提升执法监督工作质效。回应企业需求,聚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紧盯违法违规问题,梳理执法事项清单,强化事前指导,建立动态预警机制,提前监控企业生产中可能发生的行政违法风险点,引导经营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研发“海州执法监督”扫码亮证执法小程序,实现执法电子留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避免执法频次太多给企业发展造成困扰。
(海州区司法局 赵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