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五抓”加强法治小区建设
2023-11-07 10:53:00  来源:法润江苏

为加强“法治小区”建设成效,赣榆区强化组织领导,优化整合资源,将法治资源、法治力量、法治元素导入居民小区治理,推动小区治理法治化,切实提升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抓部署落实,压实责任强推进。区委依法治区办高度重视,坚持把“法治小区”试点工作作为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纳入依法治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对照上级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创建标准和创建举措,明确创建计划、目标责任以及实施进程。明确区、镇两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牵头统筹“法治小区”创建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发动部署,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强化司法所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迅速落实,强力推进试点工作。局分管领带队到各镇与镇领导沟通试点工作,最大程度争取各镇对试点工作的支持。

二是抓摸排过筛,精心培育树标杆。联合多方力量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填写问卷等形式对辖区内小区进行摸排,确保排查全覆盖、情况全明白。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部分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代表关于“法治小区”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对《“法治小区”建设试点工作指引(试行)》的修改建议。经过多轮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对青口镇3个,其他镇各1个共17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居民小区进行重点培育,按照“法治小区”建设标准进行重点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小区”示范样板。

三是抓阵地建设,浓厚氛围润民心。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以小区现有的文娱设施为基础,紧扣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小游园、“援法议事亭”等法治宣传阵地,融入宪法、民法典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特色鲜明、美观实用,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学法、用法的魅力。依托所在村(居)产业特点,充分运用海洋资源禀赋,打造渔业渔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彩绘墙,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区内部增设多处法治宣传栏,及时更新普法内容,营造“园、廊、亭、墙、栏、堂、角”无处不在的学法氛围,实现小区“随处有法”、居民“随处学法”,掀起居民学法用法新热潮,推动法治观念深入民心。

四是抓法律服务,配强力量惠民生。紧扣各镇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服务需求等情况,结合法律服务人员个人特点、擅长专业领域等因素,为“法治小区”精准匹配法律顾问,全力服务小区居民公约合法合规审查、业主委员会换届等,帮助理顺小区管理权责、提升业主委员会覆盖率、通畅运行机制。在小区显著位置公布法律顾问、社区民警、网格员、法律明白人信息,制作服务联系卡,发放到居民手中,打造群众身边“找得到”“用得上”的法律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小区坐堂问诊,为小区居民答疑解惑。

五是抓建章立制,激活自治新动能。完善会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确保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召开规范,充分保障居民民主权利。由社区牵头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围绕小区治理难点堵点共谋共策、共治共享。畅通议事渠道,整合乡贤、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建立“援法议事”队伍,带动懂法会法、明理尚德的居民主动参与基层自治。利用微信群、意见箱、入户走访等途径积极收集居民关切问题,梳理形成议事清单,对小区物业收缴、停车位管理、毁绿种植、垃圾分类、噪音扰民等事项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实现“居民事居民议”,有效化解小区治理难题。建立监督机制,梳理“小微权力清单”“监督责任清单”“流程事项图”,厘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和业主委员会权责事项,确保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依法依规履职,主动接受监督。

(赣榆区司法局 梅花琳)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