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司法局紧紧围绕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所法治化建设工作总体部署,紧扣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在新历史时期,立足司法行政主责主业,把准方向,掌握节奏,四维度推动司法所法治化建设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以时间节点为坐标,环环相扣,布局中“领航向”。遵循各乡镇(街道)经济密度、时空距离、区域分割等特点,运用“3D黄金法则”空间布局,实现区域法治融合发展;根据全县19个司法所的人员编制、功能布局等实际情况,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所一品”要求,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征和区域特色的法治化司法所品牌。突出典型示范,将司法所法治化建设层次区分为“标杆所”“标准所”和“非标所”三个等级,建立司法所法治化建设质量评价新机制;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司法所法治化建设工作,积极协调司法所逐一列出问题清单和建设中的难点、弱点,挂图作战,逐项对标找差,帮助司法所解决问题和困难;着力打造一批“名、特、优”司法所,辐射带动全县司法所法治化建设提档升级。
以强化保障为锚灯,夯基垒台,定力中“显章法”。向县委县政府争取人员、财政经费支持,持续加大对司法所办公环境改造升级的投入,配齐办公设备设施、优化司法所功能区域,完善服务大厅标识引导,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将人、财、物向基层司法所倾斜,县司法局向司法所投入业务用房、设施装备等专项资金120万元,对司法所进行“脱胎换骨”式改造提升。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购买政府服务等方式配齐配强司法所队伍力量,着力解决司法所编制、人员配备倒挂问题;树立更加鲜明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引入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服务评价、质量检测机制,对司法所工作事项全流程质量跟踪检测,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用好“考核”指挥棒,激发司法所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精气神。
以培育管理为抓手,纲举目张,建设中“见真功”。培育“顶梁柱”,勇揽“瓷器活”,组织司法所人员参加法律职业、社会工作者等职业资格考试,运用学习强国、机关党建云等平台载体,有针对性地学习社区矫正、行政执法、人民调解等司法所相关业务知识,量化细化学习内容和技巧,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要求司法所人员树立“互联网+”思维,打破信息壁垒,熟练使用0A系统、蓝信等网上政务,深化拓展法治服务的内涵,运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和方式疏民忧、解民困。突出创新引领,精心打造平明“产业链+法律服务”司法所,着重帮助辖区产业链企业纾困解难;打造牛山、桃林“枫桥式”司法所,树立调解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高效落实,努力让司法所工作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以优化服务为引领,久久为功,发展中“提品质”。理顺业务架构,发挥主业优势,紧抓司法所机构建设和职能履行,建立司法所与综治中心、村居(社区)网格建设基层治理联动机制,搭建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行“三+N”服务,提供基层法治、社区矫正、人民调解三项基本服务,增加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公证等服务;在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层面聚焦发力,司法所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工作,组织开展乡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协助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努力成为基层党委政府的“法治参谋”,为基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去年,司法所为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24条,参与制定审核规范性文件6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89条。
(东海县司法局 杨娇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