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司法局围绕“法治乡村建设”部署要求,紧扣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五色”画笔精心绘就法治乡村和美画卷,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共建法治乡村“红色名品牌”。深入挖掘灌南地方传统文化,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精品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一村一品牌”。依托红船法治文化广场,精心设计“思想引领”“宪法为本”“法润民生”“德法文明”“法治驿站”“法护红船”六大主题,将法治文化元素与广场设施相互融合、与整体环境相得益彰,让市民公园休闲、健身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德法文化的熏陶,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共绘法治乡村“绿色同心圆”。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法治文化活动,结合“法律七进”等主题,深入乡村走街串户,通过以案说法、法治宣讲、设立法律咨询点等形式,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二郎”为普法形象代言人,制作《我劝你善良》养老反诈漫画、《彩色的画》未成年人保护微视频等新媒体法治作品,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淮海戏融入法律知识、法理情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廉政、民法典等内容,将法律之声传遍大街小巷。
三是共织法治乡村“蓝色保护网”。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加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式”办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业务,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为基层组织、乡镇企业和群众提供“贴近式”法律服务。用好远程公证,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司法为民的“大格局”。开展“送法进企业”专项活动,以“零距离”上门问需、“问诊式”法治体检方式,变“坐诊”为“巡诊”,做细帮扶措施,共商发展良策,以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共育法治乡村“金色主力军”。构建“选育管用”的培养链,积极培育助力平安灌南建设的法治生力军。整合调解员、法律顾问、网格员等建立四支队伍,开展精准四项服务、健全四项机制、强化四项保障,共同参与到村(社区)的法治化管理。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采用县镇集中和新媒体平台融合方式对“法律明白人”进行“线上线下”业务培训,进一步发挥“法律明白人”各自领域的专长,激励其在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中积极作为。
五是共谱法治乡村“橙色和谐曲”。充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县镇村三级调处机制,全县11个乡镇、238个村社实现调委会全覆盖。优化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助推器”作用,实现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对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治标”向“治本”升级。总结推广优秀调解经验,打造“王立步调解工作室”“信轩工作室”等一批矛盾调解特色品牌,构建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法院、公安、信访等多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局面。
(灌南县司法局 杨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