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司法局认真贯彻省政府民生实事部署要求,聚焦深化司法行政“双争”实践主线,积极探索“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找准发力方向,全面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援民生实事深入开展。
望“民情”,聚焦“一站式”法律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公共法律体系作用,以标准化、精细化、系统化为抓手,深入园区企业、基层群众“望”民情。以深化 “一窗办”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职能,持续加强园区、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在各服务大厅设置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公证服务、综合服务等服务窗口,根据实际需求入驻法律服务人员,采用前店后厂方式,将窗口接待与后台延伸服务结合起来,多渠道、多方式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社情民意,结合实际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法律服务,实现了司法行政效能的最大化。
闻“民声”,形成“菜单式”法律服务供给。树牢主动服务意识,做好群众的“传声筒”,针对近年来新业态群体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设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法律援助联络点,安排专业律师值班,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协商议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于一体的综合法律服务。联合工会、交通局举办灌云县首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暨货车司机法治培训班,深入了解货车司机群体的法律需求,针对他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逐条进行解答分析,面对面答疑解惑、普及法律。
问“民需”,践行“常态化”法治体检清单。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需求,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倾听企业诉求,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现实困难,集中推出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措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法律需求,常态化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形成需求清单,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指出经营风险、提出法律建议,提高企业合规经营水平。今年以来,上门服务22家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意见等58条,用切实、可行的“金点子”“好计策”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切“民忧”,探索“多元化”法律服务方式。理清群众最忧心的事、最期盼的事,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引导各类法律服务力量向园区集聚、向基层延伸。选聘一批社会知名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与园区、村居开展结对服务,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双方交流座谈、进村入户开展服务等方式加强专业指导和专项服务,为妇女儿童、种粮大户、农产企业、农民工等解析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面对面、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推广“苏解纷”小程序及非诉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纠纷非诉解决机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化解服务,打好服务化解“组合拳”。
(灌云县司法局 惠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