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灌南县紧扣基层法治需求,以“阵地链、服务链、智慧链”三链融合为抓手,探索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数字赋能”的普法新模式。
一是构建“阵地链”工程,延伸普法末梢。创新“1+3+N”法治阵地网络,年度建成1个县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镇域提档升级3个法治文化阵地,在238个行政村实现“法律图书角”全覆盖。组建“法治轻骑兵”队伍,开展“法润村居社区”行动,通过流动宣传车、法治微电影等形式,在农贸市场、田间地头、广场阵地宣讲土地承包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知识。创新“法治文化墙”建设项目,将村规民约、典型案例绘制成墙画。利用乡村社戏大舞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通过法治文化与阵地深度融合,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法治文化素养。
二是打造“服务链”体系,激活基层细胞。培育村级法律明白人1844名,以“法律明白人”激活基层法治细胞,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计划,实现全县61名村(居)法律顾问与770名村两委班子“法律明白人”结对,印发《灌南县基层治理法律服务人员名册》1000余本。针对留守老人,推出“田间普法”“小板凳”普法特色项目,在重要时间节点根据“普法需求清单”内容,深入开展法治问诊,通过普法宣传、案例普及,强化普法力度,进一步守护好村民的“钱袋子”。针对在校学生,创新推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版面巡展,包括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6个方面30块版面内容,全方位强化青少年法治意识,促进健康成长。建立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机制,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成立专项服务团,梳理合同风险、劳务纠纷、知识产权等问题清单,帮助企业全面排查法律隐患。
三是创新“智慧链”应用,突破时空界限。在全县法润民生群设立“法治云喇叭”,在重要时间节点播报普法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全面加强警示教育。打造“法治之光,普法小课堂”,选取法治热点,拍摄情景剧,邀请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短视频脚本撰写和拍摄,增强项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让法律知识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深入人心,2025年度预计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拍摄6部以上普法微短剧。建立普法数据动态分析图谱,通过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汇总的法律需求以及人民调解数据库等渠道抓取的高频法律问题,生成“普法需求热力图”,精准指导各镇村开展靶向宣传,让普法供给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灌南县司法局 张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