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非遗+法治文化”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04-10 17:52:00  来源:法润江苏

海州区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将非遗传承与普法宣传、文化旅游、社会治理巧妙融合,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法治新活力。

一是融合“非遗+普法宣传”,法治精神“跃然纸上”。整合辖区内非遗元素,将法治宣传与传统艺术形式创新结合。将连云港市普法形象代言猴娃形象与面塑技艺融合,精心创作《猴娃说宪法》《猴娃说民法典》系列面塑作品,以猴娃的普法宣传形象向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法治氛围。精选涉及剪纸、面塑等传统非遗技艺的非遗法治文化作品12幅,制作非遗系列普法月历,将普法月历制作成宣传图板悬挂各普法单位、镇(街)办公场所,印刷普法月历4200余份,分发到全区所有村居法治书屋,全面提升非遗法治文化宣传实效。拍摄法治微电影《一位传承人的宪法情结》,获江苏省首届普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优秀项目。线上通过腾讯视频、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播出,线下充分运用街头、广场、企业、学校等公共场所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宪法,营造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二是推出“非遗+法治文旅”,文化体验“走新入心”。积极挖掘本土非遗旅游文化资源,结合辖区内锦屏山绿色法治文化阵地,桃花村法治宣传旅游区等阵地,串联非遗珍宝馆、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民主路老街等地方特色景点,通过赏非遗、逛古巷、听评弹、看戏曲等方式,实现赏景学法两相宜。推出“法治非遗伴手礼”,包含法治主题剪纸册、皮影戏书签,法治谚语刺绣等,在辖区花果山、渔湾、桃花涧等旅游风景区向来访旅客发放,进一步提升沉浸式学法新体验。举办国家级非遗“五大宫调”法治文艺专场演出,让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非遗魅力、提升法治意识,深受群众喜爱。组织本市知名书画家制作以本土风光结合法治格言的双面扇面画,将作品制作成短视频在各级宣传平台播放,激发群众对家乡风光的热爱和对法治文化的向往。

三是拓展“非遗+基层治理”,矛盾调解“春风化雨”。建立“非遗调解工作室”,聘请12名德高望重的传承人担任特约调解员,运用传统智慧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基层问题。创新“非遗调解工作法”,将传统谚语、民间故事融入调解过程,开发“剪纸话和谐”“皮影讲道理”等特色调解方式,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10余件。在村居文化活动室设置调解案例展示墙,通过非遗作品展现典型调解案例,营造和谐睦邻的社会氛围。吸纳热心普法的传承人、非遗工匠20余人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定期为其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培育基层治理“文化带头人”,创作“法护和谐”“法护权益”系列主题法治文化作品。结合非遗传统文化背后的诚信友善、和睦相处等故事,弘扬基层社会自治德治法治新风尚。

(海州区司法局 杨维嘉 颜金燕)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