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司法局立足县域实际,创新实施“非遗普法、枫桥调解、智慧矫正、精准法援”四维赋能工程,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灌云实践样本。
一是“非遗+普法”,指尖技艺传法韵。深耕“非遗法治融合”工程,将工鼓锣、淮海戏、剪纸等12项本土非遗融入普法。创作《民法典工鼓锣唱段》《反诈剪纸图谱》等作品28件,在潮河湾景区法治观摩点、侍庄工业园区等举办“普法大舞台”16场,覆盖群众1.8万人次,让法律知识随非遗技艺“飞入农家院”。深入校园开展沉浸式非遗法治文化课堂,通过法治文化作品手作实践,将书法、漆扇等传统文化与法治知识深度融合。
二是“枫桥+调解”,多元共治止纷争。构建“枫桥调解立方”体系,成立1个县级基层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依托13个乡镇(街道)、32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全链条服务。发掘培养“金牌调解员”,带动“乡贤说事堂+流动调解队”双线联动,今年以来成功调处土地纠纷、劳资矛盾纠纷等案件487件,调解成功率达98.3%,加速推动基层和谐格局。
三是“智慧+矫正”,数字赋能启新生。建立“一人一册”数字化矫治档案,优化月度考核评分制度,运用AI心理画像技术,定制个性化矫正方案128份。创新公益服务积分制,通过参与秸秆禁烧、助老助残等社区服务累计兑换积分3620分,16人获评“新生模范”。联合县电商产业园开展技能、直播带货等实训,3人创业带动就业45人,实现从“数字管控”到“价值重塑”的治理跃迁。
四是“精准+法援”,温情织网护民生。绘制“法律服务民生热力图”,对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等8类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实施“滴管式”援助。今年新增44个法律援助站点,实现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服务,构建“援调对接”“援访联动”机制,安排值班律师及法律工作者提供专业法治服务。今年以来办理讨薪、赡养纠纷等案件537件,受援群众满意度达99.2%,实现“应援尽援”到“优援智援”的服务升级。
(灌云县司法局 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