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持续加强法治建设,营造亲商亲民发展环境,南通市海门区将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作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法律服务直通车”四轮平行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倾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海门模式”。
一是党建引领结对帮扶“定向轮”。11月8日,南通市海门区机器人产业链联合党委会正式成立,推动产业链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发挥产业链党组织整体功能,推动“一核双链”融合发展。尖兵突围,组织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公证员等专业力量结对帮企。需求导向,聚焦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明晰企业的法律需求、职工的法律诉求。清单厘责,“一对一”定制精准法律服务方案,为企业依法合规发展定轨。
二是普法宣传灵活发力“机动轮”。紧抓管理中层,围绕知识产权、履约纠纷在司法判例中出现的高频热点问题,定期组织典型案例和专题讲座,助力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统筹基层力量,整合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等优秀志愿力量组建普法宣讲团,深入企业开展专题宣讲、以案释法、交流座谈、现场答疑等活动,并向企业员工发放《法律知识手册》,讲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民法典等最新规定,引导企业职工依法维权、合理维权,发展普法宣传“树状图”。
三是精准施策跟踪服务“助力轮”。制定并实施《海门区工业大企业(集团)“领航”计划》《海门区规模工业企业“引航”计划》《海门区中小企业“护航”计划》,推进大企业培育“一企一策”,鼓励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中小企业进规模。把脉问诊,对企业进行法律体检,就各种经营性事务和法律风险提供专业性的法律意见,帮助企业消除隐患、轻装上阵。凝聚合力,以诉调对接为抓手,充分实现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与纠纷实质性化解的有机统一。畅通服务,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突出加大对建筑、家纺、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提高司法服务效率。
四是排忧解难审慎督查“修正轮”。制定出台《关于落实涉企免罚轻罚清单加强柔性执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对涉企行政执法领域在严格执行免罚轻罚清单、坚持严格审慎执法、推进包容柔性执法、适度开展行政检查、加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六个方面作出明确要求。梳理总结回头看,开展法律服务质量专项评查,建立企业、职工法律服务回访评查体系,督促和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为企业发展、职工维权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奖惩明确提质效,健全产权司法保护配套机制和司法救助制度,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追究未执行到位的相关单位或责任人责任,同时及时将工作中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进一步提升营商质效。
(海门区普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