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以法治为核心竞争力 释放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2-01-14 09:42:00  来源:法润江苏

2016年以来,南通注重用法治植根城市灵魂,用信仰法治精神浸润百姓生活,掀起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浪潮,奏响平安南通、法治南通的华彩乐章,让“法治引擎”释放护航南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五年中,以砥砺前行的法治力量赋能经济建设积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实施服务沿海开发三大行动,为沿海钢铁建设、保税仓储、国际贸易等产业项目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减控风险等服务,保障沿海开发和江海联动发展;编印《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法律服务指引》,为轨道交通、市区首个PPP(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工程)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营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建立项目律师、项目公证、项目调解三类专业团队,及时把法治理念传输到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长江保护法》出台之前,南通市就已建立“一体一网一带”长江大保护普法依法治理体系,下发《关于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服务保障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意见》,推动职能部门加强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共同助力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

同时,通过每年组织实施普法活动、举办法治论坛,不断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倡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后成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联盟、台商台企法律服务社、百强企业法律服务团,为项目投资、资产重组等事项开展“法治体检”,为规模工业企业开通转型升级法律服务直通车,开展“法企同行”“法律服务进国企”等活动,全力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疫情期间,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企业复工复产联防联宣机制,线下成立“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法律服务团”“党员律师先锋队”,线上开播法律课堂117期,提供法律咨询、网上代理等“法律给养”,为企业依法高效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五年中,以创新融合的法治教育浸润江海大地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南通市广泛开展分类、分众、分层法治教育,确保重点对象学法无淡季。

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南通市始终坚持“每月必学法”,实现法治学习、法治检测、法治述评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在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南通市不断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法治课程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在基层社会治理这个“关键环节”,南通市实现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协商议事室、德法讲堂、德法讲习所建成率和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配备率均达100%,还在人流量集中的学校、市场等地投放60余台“无人律师岗”,提供即时在线法律服务。

“七五”普法以来,南通市各级各部门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在“12·4”国家宪法日、法治文化节等主题活动中开展联动宣传390余次;强化“以案释法”,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向社会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南通市“谁执法谁普法”闭环管理机制获评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各地还统筹利用名人名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5个;组建市县两级“七五”普法讲师团,成立70多个普法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普法活动410余场次、各类法治文艺演出720余场次,将“硬法”以“软文”形式呈现;线上法治文化传播同样风生水起,法治文化建设的热情盈满江海大地。

五年中,以自发自觉的法治实践打造公平环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已成为南通施政者的习惯。南通市颁布实施了《南通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在省内首创地方政策措施“一票否决”合法性审查制度,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出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领域政府规章;市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决策法律风险前置评估率100%,市、县、镇三级政府法律顾问配备率100%,全市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5年超过97%;出台我省设区市首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全国首份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从重处罚清单,打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升级版,南通市综合执法改革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法院系统依托“庭审直播”、裁判文书公开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检察系统创设资源环境类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三审合一”机制,司法行政系统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诉讼法律援助,“七五”普法以来,在司法过程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80多万人次,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识明显增强。

南通获得立法权后,积极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以直接对话的方式听取民意,让群众在参与立法实践中加深“法治印记”,使立法过程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普法过程。

这五年,全市上下齐心,擦亮普法名片、打造普法样板、引领普法潮流,以平安南通、法治南通的生动实践,使得法治基础更坚实,营商环境更优化,带动地区软实力不断提升。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