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名义,铸权利法典。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做好这一时期的民法典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今年以来,南通市崇川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架起民法典走进青少年心里的桥梁。
一是用鲜活的动画激发学法兴趣。哪吒源自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是青少年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当哪吒遇上民法典,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崇川区司法局幸福司法所选取了《当哪吒遇上民法典》3D动画短视频,以此提升青少年对民法典的认知与记忆。动画片以哪吒为主人公,通过哪吒下山历练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生动诠释了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保护、禁止高利放贷等法律知识要点,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此外,普法志愿者还创新将视频中的画面制作成填色图,在学生们的妙笔下,高空坠物、离婚冷静期等一幅幅主题鲜明、色彩斑斓的图画作品跃然纸上,让文本上的民法典“活”了起来。
二是用鲜活的案例阐释法理人生。“十六岁的小明在校长期遭受同班同学小亮等三人的语言暴力,小亮等人还经常向小明索要文具和零花钱。这时小明该怎么办呢?”律师罗栋祥用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民法典相关法律条文对“校园贷”“校园欺凌”“电信诈骗”进行阐释,根据具体事例就“如何防范校园欺凌”“预防电信诈骗”“远离校园贷”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在鲜活案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民法典知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们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及他人遇到不法侵害之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用鲜活的家书传递亲情温暖。家书作为亲人之间传递情感的纽带,是良好家风的有形载体。民法典首次将“树立优良家风”写入法律条文,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普法志愿者向学生深入浅出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家庭家风建设的条文规定,并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封家书,勇敢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家书传达的亲情之爱,诚恳而真切。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女儿浓浓的爱意,很是欣慰,今后我会尽量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女儿的成长。”来接孩子的倪女士在收到女儿亲笔写的家书后惊喜不已。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带露的小花,绚丽芬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生力军。崇川区将积极探索青少年“创意普法”新模式,把填色、绘画、拼图、剪纸等元素巧妙融入民法典普法工作中,持续强化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鲜活展示新时代法治教育成果。
(崇川区法宣办 严佳 吕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