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展反诈宣传的覆盖面,积极营造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氛围,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海安市持续深入开展多样的反诈宣防工作,切实增强群众识诈防诈“免疫力”。
一是紧盯基层一线,开展“滴灌式”反诈宣传。由司法干警、辖区民警、“法律明白人”结成反诈“前哨联盟”,坚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倡导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积极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载体,切实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列入“八五”普法重点内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送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重点宣讲《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在全社会有效覆盖。
二是紧盯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结合电诈警情特点,将反诈宣传融入社村警务,有针对性地对易受骗的企业财务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受众群体进行定向宣传,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特点和作案手法,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对于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这类易受骗群体,开展集中大走访,进行专题防诈宣讲,发放《致全市广大企业业主和财务人员的一封信》,一季度已实地走访全市1485家企业,组织94场反诈宣传培训会,以电话、微信等方式对4055家小微企业逐一进行预警提醒。
三是紧盯关键节点,开展“精准式”反诈宣传。紧盯开学季、网络购物节、春节返乡潮、节后复工潮等关键节点和特殊时间段,结合场所特点,在全市209家旅馆、176家银行网点等重点行业场所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张贴防范宣传警示标志。联合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出台奖励办法,对及时发现制止群众被骗的,给予相应奖励,提升全民参与反诈工作的能动性和参与度,推动形成“全民反诈”新格局。今年以来海安市通过“精准式”预警劝阻成功拦截案件21起避免损失231万元。
(海安市法宣办 朱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