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司法局将青少年作为“八五”普法重点对象,在队伍、载体、内容上加大供给力度,用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联动供给。全面落实“八五”普法任务,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成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全县年度普法工作要点,每学期制定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方案,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让法治内容进入课堂。从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干警和执业律师中选择专业法律人才,组建176人的法治副校长队伍,健全走访、联系会议、考评等机制,推动法治副校长积极履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联合团县委、县心理协会等13家单位,建立“12355青春法治心课堂”云播室,围绕青少年关注的重点问题,邀请心理、法律等领域专家现场为青少年宣讲并答疑解惑,共开展活动57场。
二是优化载体供给。引导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结合自身学校场地条件和当地文化特色,建设有显著法治主题标志、宣传大屏、法治雕塑等元素的法治文化主题广场、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馆等青少年法治文化阵地14个。联合县教体局对优秀校园法治文化阵地进行命名和表彰奖励,加强抽查和复核,推动各学校定期更新维护阵地,持续策划举办活动,确保阵地切实发挥作用。结合学校高质量的教师资源,搭建“名品课堂”法治学习平台,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高、互动性强、持续时间长的法治文化名品,通过“民法典晨读”“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法治体验。
三是注重按需供给。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精准化,指导各中小学校建立依法治校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法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围绕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按照师生“点单”、单位“买单”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发动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走访辖区各社区、学校,借助“法润民生”微信群、调查问卷等方式,多渠道收集家长及学生法治学习需求。精选民法典、宪法等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的普法内容,编写贴近青少年口味的“普法菜单”,实行“按单送餐”。结合老师和家长学法需求,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制报告制度等宣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