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区司法局将“援法议事”作为基层治理的“切入口”和“突破口”,重点突出“多维多元、专题专项、过程全程”三大特点,全面推动援法议事活动更有特色、更富成效、更具影响、创成品牌,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持续“升温增效”。
一是以“近邻”为先,拓宽民意征集“社交圈”
进一步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汇集机制,畅通居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全区1895名“法律明白人”、908名“网格员”作用,通过入户访、群众提、社区办、齐参与的形式,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知晓民意。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通过12345热线、啄木鸟平台、法润民生群等,建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直通快车”,形成高效沟通的工作网络。文峰街道、观音山街道、天生港镇街道的便民核酸亭再度“上岗”成为法治爱心服务站,设有民意征集箱、法治心愿墙等,不断拓宽社情民意信息的来源。陈桥街道、秦灶街道、任港街道组织开展社情民意座谈会,面对面交流、收集居民意见。
二是以“聚邻”为本,搭建多元共治“管理圈”
整合社区法律顾问、社区民警、司法联管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等资源,组建“援法议事”组织架构。将居民公约、文明长效、文化生活等社区事务公开征求居民意见,按照“援法宣传、议事解纷”的工作原则,选定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群众反映多的问题作为议题。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援法议事”活动的召集人,组织利益相关方、群众代表、网格员代表等共同参与。聚焦议题,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集思广益,促进群众对小区环境、小区治安、民生实事等方面所期所盼事项落地落实,让更多居民变“置身事外”为“热心参与”,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议事民参加,法治来护航的良好局面。
三是以“惠邻”为要,打造共享共融“生活圈”
“援法议事”的最终结果是要让居民生活更美好,加强议事规范,严格议事流程,全程法律把关,实现议事成果落地见效,议事结果居民可享。每次议事活动完成后,秉承“小事马上就办,大事按程序办”原则,实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今年崇川区老旧小区改造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先后两次召开援法议事会就今后小区停车位划分、路灯安装、绿化带布局、物业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随着改造工程推进,社区“濠管家”援法议事工作室组织居民代表现场察看,强化跟踪问效督办。今年以来,崇川区开展各类主题“援法议事”活动230余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110余件,切实推动基层依法治理走深走实。
(崇川区司法局 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