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司法局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底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通过“吹”“拉”“谈”“唱”等形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合与共生,积极探索皋城文化普法全新名片。
一、糖画“吹”法,“一气呵成”融治理。将非遗传承人融入普法志愿者队伍,趁制作“法治乡村共治共享”糖画过程中,向村居广大群众发放乡村治理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组织村居法律顾问为乡村环保治理提供“法律体检”“法律咨询”“合法性审查”等服务,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惠三农,普法垃圾科学分类助资源回收,宣传农药科学喷洒助粮食丰收,用法律护航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和谐。
二、风筝“拉”法,“一飞冲天”唱民法。如皋传统板鹞风筝除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外,还谐音“风正”,是“清风正气”的文化象征。将民法典内容元素绘制其上,非遗文化与法律知识的融合,旨在进一步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坚守法律底线,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民法典用在群众手中、飞进百姓心里。
三、香包“谈”法,“一声祝福”知政策。在如城街道凌青村和城北街道何庄村,引导社区干部、基层群众及其未成年子女学习非遗技能,在香包上绣下“法者,治之端也”“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润雉水和谐相伴”等,畅谈对法律的理解感受,将“法治香包”带回家,提醒家人对法律要常怀敬畏之心,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知法用法。
四、木偶“唱”法,“一法守护”助成长。将法律知识融入木偶剧,把“大道理”转化为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土话常理”,创作“法治副校长”“法律明白人”“廉政法官”“普法小如”等木偶形象,用非遗助力法治的传播,精彩的普法木偶剧深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帮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非遗之美时,了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如皋市司法局 徐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