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法治+农业”实现双向“奔富”
2025-01-22 10:13:00  来源:法润江苏

2024年来,海安市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以法治护航农业发展、以法治保障农民合法利益、以法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在法治护农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强化普法宣传,播下法治农业“种子”。市司法局聚焦农业生产经营的“耕、种、防、收、销”全生命周期,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小广播、板凳庭院讲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法治护农”主题宣传活动,帮助群众快速准确判断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推行“互联网+普法”方式,在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群等推送涉农法律知识。截至目前,已创作“小雅漫说法”漫画1期,编印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防范手册2期,组织农机普法宣教26场次,推广“田野蒲公英”农机普法790人次,“法治小广播”定期播放涉农法律知识7期。同时,以群众的法治需求为导向,组建以司法、农业等领域法律专业、农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法治服务队伍,开展法治宣传进三农,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生产经营风险防范培训18次、提供法律咨询59次。

助力合法经营,培育农业生长“沃土”。梳理农业生产经营中土地流转、土地用途管控、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23个高频违法事项和常见违法行为,编制《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防范工作指引》,清单式指导生产经营主体规范流转土地、依法签订合同。围绕土地流转、农产品买卖、机械设备租赁、劳务用工等农业种植、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制定25份“合同示范文本”,为生产经营主体订立合同提供参考。出台《海安市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防范工作实施方案》,为农业生产经营产前预防指导、产中风险管控、产后服务提升,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建立农业生产“合法+尽调”双重预审模式,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土地流转、农产品买卖等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排查明显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合同条款,实施以来各区镇街道已审查涉农合同190余份。

凝聚法治力量,共护农业发展“花开”。立足早发现、早处理,构建“村(居)委会服务+属地政府指导+市级部门管理”的三级农业生产经营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涉农矛盾纠纷调处,已调解涉农业生产经营矛盾纠纷51起。市农业农村局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区镇共商土地流转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司法所+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主动作为,开展涉农项目专项法治体检,了解农场生产现状和经营模式,指导合同签订、农户工资发放、农产品买卖合同等事项,引导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据悉,李堡镇光明村涉3000万元蔬菜供销合同进行体检审查后未产生纠纷,雅周镇一家庭农场主在公检法司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追回730吨小麦的销售款近200万元,牢牢守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海安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