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启东市积极构建“精准优化供给-动态适配需求-立体传播矩阵”三维协同普法生态链,有效提升普法工作精准度、接受度和满意度。
一是优化“供给端”,深化法治人才体系。建强普法队伍。创新“线上档案+实地督查+群众评议”的立体化评估模式,依托普法云平台建立全市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履职电子台账,结合服务对象评议,实现动态化、可视化考核管理。丰富学法内容。搭建“1+N”云交流平台,全时空对接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学习需求,开设“法律明白人云课堂”“法律顾问微课堂”和“法官大讲堂”,以法治讲座、以案释法,游览法治文化阵地、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现场体验教学等形式,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提升普法队伍的整体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压实普法责任。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三单两书”制度,把普法宣传落实到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执法、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向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精准普法,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普法工作,把普法融入执法的全过程,推动执法普法同向发力。
二是贴近“需求端”,实现信息互通互联。系统化收集数据。依托全市网格化服务,强化普法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以基层法律援助联系点、“法官大讲堂”为主阵地,以法润民生、微网格员微信群为根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群众法律需求收集网络。数智化分析需求。利用“大数据+AI”分析群众需求数据,分类梳理,分析需求特点,聚焦海洋渔业、婚姻家庭、房屋交易、邻里关系、土地承包、工伤事故等高频民生热点,明确普法重点、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区实情,满足群众需求的“靶向式”法律服务清单。精准化开展服务。统筹共性法律需求,结合当下热点定制普法案例,进行集中宣讲、专题宣传;精准对接个性法律需求,通过村法律顾问微信群或者“一对一”法律咨询的方式及时解答,并且为有需要的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
三是拓宽“宣传端”,打造多维宣传矩阵。“法治+阵地”打造普法品牌生态圈。稳步推进实施全市法治文化阵地提升改造计划,推动文化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建设了“安东精英678”、“法治星天地”、“江之尾海之端”长江保护法宣传阵地等具有地区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不定期开展法治阵地检查修缮工作,将“法”与“景”深度融合,发挥小载体的宣传大能量。“法治+媒体”激活全域普法新动能。深入挖掘本地区法治文化底蕴,深度解锁本地区普法流量密码,打造一系列普法爆款:“法治夜市+非遗漆扇”、启唐城系列古风普法短剧、普法IP启小司、“葡”法摊位、“渔”法同行等,突破传统单向传播模式,形成“人人参与、时时可学、处处覆盖”的全域法治文化网络。“法治+民俗”构建浸入式普法新体系。整合宣传资源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民俗文化、学习教育、日常生活深入融合,让“高”“精”“专”更接地气,推出春节法治大礼包、方言普法小品《老母鸡变鸭》、“法”式元宵、“花”式普法等系列民俗产品,不断擦亮普法品牌底色。
(启东市司法局 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