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市司法局收到喜报,继“十佳群众满意窗口”后,镇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2020年度镇江市级机关“三个争创”活动中荣获“十佳服务先锋岗”称号。近年来,镇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丰富服务手段,有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精细化水平,持续为群众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搭建“三大平台”,建强党员法律服务主阵地。一是构建线下供给平台。司法行政全业务实体进驻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协调、一揽子解决”的运作模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全覆盖,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驻点机制,依托网格培育“法律明白人”3648名。二是升级智能服务平台。引入法律服务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等“法律助手”、升级“12348镇江法网”,整合大数据法律分析,提供“淘宝式”免费法律服务。三是打造线上帮扶平台。“12348”法律咨询热线双向对接“12345”政务热线,全天候回应群众法律诉求。推出“法眼新观察”平台,互动答疑获赞超423万。
健全“三项机制”,释放党员先锋模范新动能。一是增强团队式能力,放大“三亮”效应。支部党员常态化开展窗口“三亮”建设,主动投身防疫社区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与江苏捷诚车载公司结对解决法律难题。律协支部向湖北两市捐款57.88万元,两个项目获评省首届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项目,公证处支部获评全市首批党建文化示范点。二是完善标准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党建引领业务创新,设立仲裁庭、非诉讼服务中心、民商事调解中心等。标准化设置制度规范、服务指引、公开承诺等,去年8月通过省级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为全国地市级公共法律服务类首家。三是协同整合式研发,深化“供给侧”改革。党员带头创设法治人才市场、“法润心航”心理咨询等十余项法律服务产品,均属全国首创。在全省率先成立镇江总商会仲裁分会,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十项举措,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5.1万件。
强化“三类服务”,打好保障经济发展主动仗。一是聚焦防疫普法,为群众安全“输血”。提出疫情防控意见13条并报市委市政府,编印《疫情防控常用法律知识50问》,报道涉疫普法案例23个,“法润民生微信群”推送疫情维稳信息11206条。二是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活血”。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调研报告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编发《企业复工法律风险提示》,提请市政府出台助企抗疫解困若干举措,运用法治手段服务保障复工复产。面向企业开展“法律扶贫”、一带一路法治体检“四进四送”等活动,提供法律意见255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100余万元。三是深化民法典宣贯,为社会稳定“造血”。成立民法典宣讲团,开展规模以上宣讲776场。超29万人次参与“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网络接力活动,“民法典夜市”活动被《人民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
韩婷 陈心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