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市“法律明白人”队伍充分发挥法治带头人作用,依托“道德讲堂”、法治广场、“协商议事室”等阵地,利用自身丰富理论知识,深入一线开展“美好生活·法典相伴”“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活动,广泛宣传防范诈骗、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劳动保护等与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在基层依法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运用管理规范化。对考试合格“法律明白人”,由村(社区)进行集中统一授证、授徽,并在村(社区)公示栏张榜公示,在村(社区)微信群广泛宣传。组织全市广大“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佩徽上岗,主动向村(居)民发放法律明白人服务联系卡,亮明身份提升群众知晓率。丹阳市建立“法律明白人”考核评价工作机制,从遵纪守法、业务学习、尽职尽责等方面设计3大类9小项考核指标,以百分制形式明确分值比重和考核内容。镇江新区将“法律明白人”培育内容列入《法治社会实施方案》,对培育提升行动提出具体要求,创新开展“法律明白人”线上云课堂,对“法律明白人”建档立卡、定期培训与考试考核进行线上管理。扬中市统一配备带有“法律明白人”标志的蓝马甲,强化责任意识。
二是作用发挥多元化。发动“法律明白人”发挥“八大员”职责,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民主法治创建等基层工作中。一是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全市明确各司法所以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为培训主体,每月固定开展一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润州区整合全区资源,每月一主题举办“法律明白人”宣讲,紧扣身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内容。句容市依托微信、抖音、农家书屋、乡村大喇叭宣传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内容。丹徒区辛丰镇开设“法律明白人”夜校,定期举办集体学法、交流培训等线下活动,助力“法律明白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二是开展靠前走访调解工作。丹徒区高资等地“法律明白人”针对辖区下属企业多、人员流动性大等情况,走进企业开展“节后返工·法律相伴”法律宣讲,荣炳盐资源区“法律明白人”结合辖区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基数较大的现状,开展特殊困难群体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大走访、大调研,并提供相应法律服务。三是实现民意征集处理。各地积极搭建“援法议事”平台,引导基层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协商、决定、管理村(社区)内土地流转、制定村规民约、疫情防控、房屋搬迁等许多民生实事,以共同协商治理办法,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丹阳市发挥好立法民意征集点、法律援助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站等作用,交流讨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讲解服务群众困扰的难点问题,让基层“法律明白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增强为群众解困真本领,实现服务群众全方位提质增效,推动基层依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工作成效特色化。丹阳市率先印发《关于丹阳市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将于2022年底前试点建成2-3个“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探索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以及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寻找“最美法律明白人”评选活动,挖掘一批出身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感动基层的优秀“法律明白人”,激励“法律明白人”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推动基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全市涌现出一批“法律明白人”先进典型代表,京口区打造谏壁街道雩北村“老弗士”、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米服”普法志愿者等“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品牌。丹徒区宜城街道崇文社区“法律明白人”傅麟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地头熟、人头熟、情况熟的优势,普及法律知识、依法调解矛盾的工作事迹被江苏省司法厅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
(镇江市司法局 吴恺 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