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普法为抓手 打造浙西地区基层依法治理“江山样板”
江山市司法局
2020-12-29 12:10:00  来源:法润江苏

2016年,江山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创新提出“普法项目化 项目品牌化 品牌特色化”理念,紧密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注重前瞻性谋划、融入式打造,坚持常态化建设、常规化巩固,持续改进创新,以每年60万元的市级普法经费撬动累计全市超亿元经费投入,实施覆盖城乡的普法项目3000多个,建成精品项目10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5个,省级49个,市级236个。主要做法有:

一、制度保障,典型引领,三级普法项目“落地生根”

一是明晰“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明确40多个重点部门单位、19个乡镇(街道)普法主体责任和项目化普法任务。配套制定三级普法项目库联建工作制度,编制市级重点普法项目100个、乡镇(部门)级普法项目1000个、村(社区)级普法项目3000个。每年重点推进20个市级普法项目。

二是动态化管理重点普法项目。成立项目推进工作组,研究制定重点项目以奖代补考核办法,将实施情况纳入年度法治江山建设综合考核并逐年提高分值比重,以“倒逼+激励”提升创建积极性。每年年初,工作组专门研究讨论本年度的重点推进意向项目,采用点单和申报相结合的形式,力促每年建成5个以上大项目、好项目。项目建设期间,司法行政干部一对一挂联重点普法项目机制,推进日常指导督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每年年末,由市人大、政协领导带队检查,多部门联合考评。

三是开展普法成果大交流。每月,由挂联干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每季,组织重点普法责任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实地参观学习省内外及本地的优秀普法项目,交流探讨项目建设方法路径和施工进度。每年,举办重点普法项目汇报交流会,推动项目经验提炼、项目成果借鉴,形成互看互学、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高规格举办项目化普法成果展示大赛,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评审,以展示促提升,以示范促全面,为“八五”普法项目谋划亮思路、打基础、作培训。

二、力量融合、资源整合,基层法治队伍“枝繁叶茂”

一是创新推出新时代8090崇法宣讲团。努力探索新时期理论宣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吸纳全市各部门单位8090宣讲团成员。组建“8090”崇法宣讲团,以青春力量传播法治的声音。宣讲团成员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治课搬到知行讲堂、农家院坝、村社广场、田间地头,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二是努力实现法律服务资源“双下沉”。组建百名调解专家库及百名公共法律服务专家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和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双下沉”专项行动。实施“线上点单+线下接单”同步推进、“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同步供应,将矛盾纠纷调处及法律服务下沉到网格,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司法厅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交流推广。

三是不断充实“专业+社会”普法服务队。组建“法润江山”十大专业普法讲师团,涵盖依法行政指导、法治乡村(社区)建设、企业风险防范等,由律师、检察官、法官、执法部门骨干等135名专业人员组成,实施“菜单式”精准普法。培育“网格员”“青骑小哥”普法志愿队、“普普乐”法治文艺队等社会普法志愿者队伍,结合文艺汇演、文化下乡、村晚等活动,深入街头巷尾开展法治文艺巡回演出,创作法治歌曲、舞蹈、小品等,深受群众欢迎。

三、因地制宜,融合共建,各类法治阵地“开花结果”

一是全力推进法治乡村知行讲堂建设。2019年,衢州市创新提出“南孔法堂”进乡村活动,2020年,“南孔法堂”迭代升级,全省首创法治乡村知行讲堂。江山市依托乡村振兴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打造以法治宣传教育为重点,集议事协商、法律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一站式、综合性法治乡村知行讲堂。将“法润江山”普法讲师团课程并入资源库,供各村线上点课,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各村制定讲堂年度课程表,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建立健全讲师管理、学员管理等制度,解决好“长久讲”的问题。目前江山市共建成法治乡村知行讲堂236个,覆盖率达76.9%。

二是积极打造三类法治文化标杆地。做好“巧借力、借巧力”文章,将普法项目融入党建示范带创建,打造“党建+法治”乡村振兴项目示范点18个。将普法项目融入全域旅游创建,分阶段推进景区法治阵地建设,建成诸如“清廉清漾”“浔里循法”等景区法治阵地8个。结合城市重大公共设施建设、机关文化建设等线上重点项目,建成总投资5000万的东岳宪法主题文化公园,建成“交通+法治”“税收+法治”等部门特色“双普”教育基地6个,“润园”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精品村(社区)法治文化园25个。

三是创新推出线上普法云平台。在全省率先试行“微信‘摇一摇’智慧普法”,实现“寓教于乐”普法理念有效落地。借力本地“萝卜白菜”电商平台,开展“你学法 我送券”活动,每日参与人数3000余人,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本地消费回温。借力本地热门的《明当明曰》方言短视频栏目,拍摄法治专题视频。开设《“法润江山”普法云课堂》《与法有约》线上视频普法栏目,推出各类视频18期。将普法工作有机融入电视、互联网、手机移动端三大平台,建成普法“融媒体”矩阵。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