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依法治理长三角共识2020年
2020-12-29 12:19:00  来源:法润江苏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要求“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三角地区坚持问题导向、治理导向、需求导向,将基层依法治理作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基础先导工程,推动民法典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基层依法治理示范样板。三省一市共同举办的以“民法典与基层善治”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论坛形成以下五点共识:

一、协同推进长三角民法典施行运用。民法典是基层依法治理的大宪章和规则书。将民法典贯彻实施水平和效果纳入新一轮法治政府贯彻实施纲要,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推动完善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将民法典普法宣传列入“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工作和“八五”普法规划重要内容,持续深化民法典全民普及活动,让民法典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协同推进长三角基层法治实践。法治实践是基层依法治理的“试金石”和“催化剂”。推进长三角多层面多领域普法依法治理,加快制定区域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符合长三角实际、可测可量的区域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大力加强长三角法治乡村建设,总结推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经验,联合发布法治乡村建设指南,重点打造青浦、吴江、嘉善、广德“长三角法治乡村建设示范区”,不断促进长三角区域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协同推进长三角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基层依法治理的航向标和内驱力。发挥长三角地域相近、文化相通的优势,构建与长三角法治进程相适应,集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法治文化体系,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实施法治文化繁荣行动,开展法治文化研发、推广、交流和展演,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四、协同推进长三角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是基层依法治理的服务端和惠民链。完善长三角地区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融合度高、综合性强、一站式线上线下惠民服务窗口。强化基层法律服务的匹配度和便捷度,推动编制村居法律服务目录和小微权利清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新媒体矩阵建设,实现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事务办理“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以“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行动为载体,推动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逐步实现止诉、化诉、少诉乃至“无诉”的社会环境。

五、协同推进长三角协作机制常态运行。有效协作是基层依法治理的保障力和支撑点。完善长三角地区普法依法治理协调协作机制,加强工作研究,建立区域普法依法治理研究“智库”,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长三角法治建设理论成果。加强人才培训,选拔推荐区域普法专家型、骨干型、技能型“三型”人才。加强典型推广,挖掘培育三省一市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

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充分吸收转化此次基层依法治理论坛丰硕成果,立足“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八五”普法启动的新起点,抓住民法典全面施行的有力时机,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 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拓展长三角普法依法治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社会治理升级版,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