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三原色”拼出基层治理“七彩图”
2020-12-28 16:17:00  来源:法润江苏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司法局

近年来,如东县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法治类社会组织建设,建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法治宣传、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红、黄、绿三原色社会组织,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红色家园,普法学法主阵地

“在悟园,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我知道了尊老爱幼、团结合作、遵守法律的道理,我要向袁爷爷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3日上午,参观完江苏省如东县退休教师袁金华的悟园后,丰利小学学生祈杨沁激动地说。

2004年初,袁金华从丰利中学副校长的岗位退休后,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叠石造景,制作树桩和盆景。同时,在院墙边修筑了一条长廊,用以展示明代石刻和名人题跋。这个工程耗时1年,用光了他所有的积蓄,初步建成了“悟园”。

2015年,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如东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来访,谈及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时提出,希望能有一些专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地。和家人商量后,袁金华决定把废沟塘填平,拓建一个新院子,搞一个“法治教育主题园”。

2016年,“悟园”3期工程中的法治长廊如期开工。为节约支出,袁金华把自己当作一个壮劳力,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干活儿。一天,他在干活时扭伤了左腿,一直疼了7个月才恢复。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休息一天,愣是拖着伤痛的腿,完成了法治文化长廊的后续工程。2017年完工,“悟园”一边建设,一边接待参观。开始时,袁金华邀请丰利小学的老师前来做讲解员,后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袁金华就自己担任讲解员,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加,袁金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建园至今作为义务讲解员已接待学生和社会人士4万多人次。袁金华十分关注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他开始走出去,进机关、村居、社区,到学校、企业、敬老院等地,甚至深入海边渔船,作传统文化、法律知识讲座。据不完全统计,袁金华先后举办宣讲200多场次,近2万人受益。他也由此成为如东县“文明实践在行动”宣讲团成员,以71岁高龄跻身“名嘴”行列。如今,“悟园”不仅成为丰利古镇一景,也成为省、市、县相关部门挂牌的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如东县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通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如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私人出资,建设普法宣传阵地,是如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一大亮点。以赵家剧院、大豫镇陈瑞康“留守儿童乐园”为代表的25个普法宣传阵地成为如东普法的主阵地,其中3家被南通市命名为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县司法局创造性开展“与法有约”梦想基金赢取大赛,连续举办三届,线上线下吸引几十万人参与。

绿色剧院,唱响法治好声音

“赵家剧院歌声扬,四乡八邻乐欢欢,不再拌嘴不聚赌,和和美美奔小康。”如东县曹埠镇上漫社区的八旬老人顾二明像往常一样来到赵家剧院曹埠分院看完节目,乐滋滋地说出了当地群众的心里话。

赵家剧院创办于2011年6月,至今在如东、太行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建成15家分院,每逢周末演出一场,文艺爱好者自愿登台献艺,群众免费观看。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家全国首家农村公益性剧院的创办人还是一位农民,他叫赵亚华。由于常年为父老乡亲免费送去文化大餐,2013年2月,当选“中国好人”。

“当时创办赵家剧院,主要目的就是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滋养他们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赵亚华走村串户看到一些村民经常聚在一起赌博,有的搬弄是非,有的小偷小摸,光靠说教难以改变,就想到了“以文化人”,用正能量的文艺活动占领农民的思想阵地。

人到中年的龚杰能唱能跳,曾经历过人生低谷。因为嗜赌,他曾输掉10多万元,导致夫妻吵闹。“赵家剧院”就在他家附近,看了几场节目受到感染,龚杰痛下决心远离赌桌,年近五十重新创业,家里传出了欢声笑语。他还加入了赵亚华的公益演出事业,把自己的故事编在节目里现身说法,劝诫那些“迷路”人。

“去年10月6日,把文化扶贫的工作做到了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区,在阜平开设的第一家分院首演后,渴求文化滋养的当地群众纷纷找我请求增加分院,我接着又开设了两家。”赵亚华说。

如东县有14个乡镇,其他乡镇的文艺爱好者每周周末来曹埠镇冯桥村的赵家剧院演出,几个小时才有一趟公交车,出行不便,赵亚华随即在大豫、马塘等乡镇开设分院、春风化雨润心田。截止目前,赵亚华在如东和阜平县累计开设了15家分院,周周歌声飞扬,把欢乐送给了20多万名群众。

赵家剧院是草根舞台,节目个个接地气,满满正能量。赵亚华约法三章,剧院公益演出不收费,寓教于乐不低俗。他紧紧围绕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和高尚的文化熏陶人,自主取材、自我烹制深受村民喜爱的文化大餐。小品《“醉”魁祸首》《三妯娌抢婆婆》等脍炙人口的节目,都是他针对农村一些机动车驾驶员酒驾害人害己、少数儿女不赡养年迈的父母而创作的感召人们向善的作品。

让村民在家门口观看自创的普法节目,欢声笑语间把普法内容记在心里,这是赵亚华把赵家剧院打造成为普法大舞台的初衷。每次演出两个多小时,他除了安排舞蹈、歌曲、小品、黄梅戏外,不少于演出4个普法节目,这些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写成的小品、快板,通过“草根艺术家”的表演,让乡亲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直抵心扉,成为如东普法宣传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赵家剧院“农村以群教群普法志愿项目”获评第四届江苏志交会银奖,是全省普法志愿项目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在如东像赵家剧院这样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还有很多,以掘港镇“黄海剧团”、新店镇“祝套村法治文艺宣传队”为代表的16支普法志愿者队伍和76支民间文艺宣传队经常深入一线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讲座等活动,传播着“法治的好声音”。县普法志愿者协会会长缪忠玉每年牵头组织送法治文艺下乡演出30余场次,让近万名人民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法治的熏陶。如东县“扶海法治文化创作中心”联合双甸镇“法治文化创作社”等社会组织,坚持每季编印一期《扶海法治文化期刊》发放给县内79家文艺演出团体和县级机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法治书画巡展,并经常开展实地采风、座谈交流、优秀作品评比表彰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近两年,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共创作法治文艺剧本230件,法治书画480余幅,法治微电影、微视频等20部,提升了法治文化影响力。

黄色讲堂,警示教育进庭院

“我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做义务普法宣传员让我感到生活充实、很有意义。”日前,如东县河口镇关口村残疾农民刘美群走进河口小学,为近500名师生义务宣讲交通法规。这已是他义务普法的第17个年头,其事迹多次被民主法制时报、南通日报等媒体报道。

萌生义务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的想法。2003年5月,刘美群急着赶路逆向行驶,发生车祸,经检查后发现左腿关节软骨破裂、腰部椎弓崩裂、腰椎间盘突出,因对方和自己家庭都贫困,无钱医治,落下终身残疾。他的妻子看着家中的顶梁柱从此失去了干重体力活的能力,觉得今后的日子没法过,弃他而去。这场车祸使刘美群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他为自己不懂交通法规,导致受伤而后悔不已。为了让更多家庭不失去欢笑、更多人不步自己的后尘,刘美群萌生了义务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的念头,他想通过现身说法让人们知晓交通法规,明白遵守交规的重要。

努力当好一名义务普法宣传员。想当义务交通安全法规宣传员并非易事,况且自己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少,又不会演讲。为改变现状,刘美群去书店购买专业书籍、收集报纸杂志上的案例报道,去公安、司法等部门,向专家讨教。在梳理、总结的基础上,他将常用的交通法规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常识,加上手机号码和“有事请找我”的字样,自费打印了1万多份,接着制作案例展板,撰写讲稿,看电视讲座。一切准备就绪,他带上资料和展板,信心满满地上路了。2003年10月,刘美群在如东于港小学顺利进行首场演讲,让全校师生受益匪浅。

刚开始几年,刘美群在本镇范围内的村、学校、商场和政府等地宣讲,也遇到过冷眼与讽刺、嘲笑与挖苦,但他不往心里去。始终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后来,人们的理解、肯定、赞扬和鼓励,也坚定了他继续做下去的决心。17年中,他义务普法宣传260多场次。听过他宣讲的人都说:“刘美群的讲座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自己的切身体会、讲得细致入微、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另外,他还通过微信和QQ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并多次亲临交通事故现场,了解事故发生原因,提炼成素材,供宣讲时使用。接下来,59岁的刘美群仍会一如既往地做义务普法宣传员,继续用他的故事来强化更多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如何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来提高普法效果?一是聘请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115名模范作为普法大使,引导群众崇法向善,会聚良好家风,提高升了法治宣传影响力;二是建立乡贤板凳宣讲队,全县150多名乡贤成为板凳宣讲队员,定期用大家都听得懂的土话开展宣讲,用乡音传法韵,培育德法新风;三是建成“德法讲习所”,按照“专家能手讲法律,乡贤模范讲美德”的思路,阐释法律政策、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时代新风,河口镇退休教师缪立新创办的“校外辅导站”,利用双休日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开展法治教育,成为近百名留守儿童“乐园”。

 

专家点评:热情似火的红色,苍翠欲滴的绿色,厚重如山的黄色,大千世界离不开这三种神奇的色彩。江苏如东,用朴实的三原色,打造红色家园,绿色剧院,黄色讲堂,描绘出一幅基层治理的七彩画卷。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