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一流” 创“一流” 扬中四个“一流”助推法治文化高质量发展
扬中市司法局
2021-03-04 15:28: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扬中市坚持强基础、谋创新、增亮点,不断探索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径,以四个“一流”助推扬中法治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以“一流”的普法阵地,构筑法治文化建设的“高地”

(一)“首创精神”建造,实现全行业引领

一是首建党内法规教育基地,探索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二是首建执法普法思享园,将法治文化与休闲景观紧密结合,架构多方联动多点开花的基地体系。三是首建区域法治社会实验基地,集聚社会组织参与法治社会建设,推动“三位一体”建设的协调发展。四是首建法治经济体验馆,让参观者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深味法治经济的力量。五是首建法治文化艺术馆,以不同艺术形态展阵普法成果,提升法治文化品质。

(二)“见缝插针”普法,实现全空间覆盖

一是重点打造大型“景区”。共建成各类超过1500平方米的大型“景点”式文化阵地22个,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串联“法治+旅游”风景线,形成法治“景区”,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二是精品塑造中型“小品”。结合执法单位行业特点,打造了静思园公职人员警示教育基地、法治税务文化馆等行业性法治宣传阵地。目前全市建成200平米左右中型“小品”38个。三是特色培育微型“盆景”。在实现村居法律图书角、法治学校、法律服务点、法治宣传栏“四个一”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广“十户一法治书房”、 “德法同行”彩绘墙,开辟法律服务指导区、法律读本漂流区。

(三)“线上线下”宣传,实现全时段衔接

一是“线上”,“智慧+普法”。主流融媒体宏观推送,家庭数字电视嵌入法治内容,开机就普法。在本地主流媒体设置“扬扬说法”专栏,定期播放、定时发布。行业自媒体具体推送,各行政执法单位开设微信公众号,组建“新媒体普法联盟”,做到日有信息、月有专栏、年有专集。专业新媒体微观推送,市普法办成立“扬扬说法”新媒体工作室,自创漫画、抖音等作品20余部,在网上开设法治文化阵地“云上游”。

二是“线下”,“问诊+定制”。在法治文化需求上,注重问题导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问题清单,开展“点题问诊”。在法治文化传导上,注重精细服务。组织律师宣讲团开办法治讲座集中送法,成立“普法信使”入户开展法治明信片竞答,组织“五老说和团”开展“法治串门”等活动。

二、以“一流”的文化形态,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质态

一是以品牌培树为文化载体,实现法治文化建设由“零碎推进”到“集中发力”的蜕变。以“法润江洲”为品牌建设总牵引,持续推进“法治惠民”“法治太平洲”等法治文化建设品牌,实现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全面统筹,法治文化力量的集中整合,法治文化活动的多点开花。

二是以主题活动为传播形态,实现法治文化建设由“单项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启动“百之最”主题活动,设置100个法治文化奖项,最大程度调动各界广泛参与;开展“话法治、画法治”主题活动,征集法治感言2500余条,法治书画作品150余幅,并进行展出。量身打造“太平盛世”“法典相伴”等大型综合性法治文艺演出,每年演出20余场次,三类乡土法治文化节目荣获省五星工程奖。

三是以文化赓续为提升内核,实现法治宣传由“以治为主”到“共治共建”的嬗变。聚集“德文化、法文化、和文化”,凸现文化的揉和性,特别是在“德文化”建设上,建成德法廉教育基地、道德文化园等,倡导以德化人。在“和文化”建设上,建成了开发区福源村孝和文化园、八桥幸福村和文化一条街,倡导以和为贵。

三、以“一流”的教育成效,强化“精准普法”的文化质效

一是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任前任职学法考试等制度,推行“会前10分钟普法快餐”等举措。打造“党性锤炼中心”等文化阵地。开展“领导干部宪法誓词重温接力”“一把手话法治”等活动。

二是关注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建强依法治安文化墙等阵地,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队伍。开展亲子法治体验一日游等主题实践活动。以村居法治学校为阵地,举办“每日一题”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普法格局。

三是抓牢企业职工这个“关键人群”。在荣德新能源建设商道法治经济文化体验馆,拓宽企业职工学法知法新渠道。组建“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2个行业性商会法律服务中心,向企业、商户提供法律服务。

四是紧盯特殊群体这个“关键变数”。开展《社区矫正法》宣贯活动,常态化开展“周行一善”,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对象“一对一”教育机制。目前,举办特殊人群法治讲座70余场次,赠送法律知识读本2000余册。

四、以“一流”的文化模式,培树治理有效的范式

一是治理支撑的文化组织。组织律师等成立法治文化小分队,组织镇区干部成立释法明理小分队,组织社区文艺成立民间文艺小分队,建立市镇村法律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

二是“三治”融合的文化推动。注重法治,以家庭为细胞,推行“诚信守法户”制度;以群众为中心,定制法治文化精准服务。倡导德治,以家风家训为基点,打造“法与安”“法与廉”等法治文化精品。立足自治,以修订村规民约为抓手,编成快板、童谣,使之成为集体价值和行动规范的总纲领。

三是治理经验的文化提升。按照“一村一韵”原则,全市打造350个亮点特色。探索实践“1155”区域法治社会建设、“四立五治”法治化契约式社会治理等经验文章,分别入选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获评2018—2019年度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