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四周年之际,江宁区司法局联合江宁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等多部门,在铜井商业广场举办“渔律江声·法润春水”春季护渔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以法治宣传为核心,融合艺术表演、趣味互动、便民服务与案例警示,吸引辖区居民、护渔志愿者等200余人参与,为长江生态保护注入法治力量。
法治护航,艺术赋能:舞台上演“护江故事”“典型案例”。活动以“豚宝知识趣乐园”舞台表演拉开序幕。江宁街道牧龙民乐团带来民乐演奏与舞蹈表演,悠扬的乐声与灵动的舞姿传递生态之美。护渔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化身“普法宣讲员”,结合真实案例讲述长江保护故事。护渔员现场分享日常巡逻中查获非法捕捞的经历,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以案说法”揭示违法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讲述非法捕捞典型案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核心条款,剖析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警示群众“莫伸手,伸手必被究”。同时现场设置法律援助咨询台,发放《长江保护法宣传手册》《小司普法手册》等资料300余份,引导群众从“知法”向“守法”“护法”转变。活动中穿插有奖问答,现场观众踊跃参与,法治氛围浓厚。
趣味互动,寓教于乐:普法游戏点燃参与热情。活动设置“豚宝彩蛋知多少”“豚宝投球普法大作战”“豚宝跃高普法冲关赛”三大互动环节,将法律知识融入趣味挑战。参与者通过破解“普法鸡蛋”上的法律问答、投球命中法律知识点、跃高解锁长江保护法周年节点任务等方式,赢取环保礼品。居民在竞技中深化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理解,尤其青少年群体表示“游戏既好玩又长知识”。
便民服务,普法惠民:健康检测与法律咨询“零距离”。便民服务区同步开展“法治+民生”行动。医护志愿者为居民免费量血压,借机科普非法捕捞对水域生态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磨刀、理发摊位前,志愿者以“唠家常”形式引导居民关注江边垃圾治理、污水排放等法治议题。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食安)设置“不食江鲜”宣传展板,发放禁渔期餐饮规范手册;民生保障办公室(劳保)则为退捕渔民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推动“禁捕”与“富民”双赢。
以案为鉴,警示同行:禁用物品展示敲响生态警钟。活动现场特设“不能用”长江禁用品展示区,陈列电捕器、非法渔具、高毒农药等违禁品,辅以图文卡片解析其生态危害。司法所工作人员结合案例强调:“一根电捕竿可能毁掉一江鱼群,一瓶毒农药可能污染整段水域。”居民李女士感慨:“以前觉得这些工具离生活很远,今天才明白保护长江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多方协同,长效护江:法治生态圈初见成效。此次活动是江宁街道深化“法治+生态”实践的缩影。江宁区司法局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渔政、环保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普法机制,通过“法律明白人”培训等举措,推动长江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依托“长江义警”等社会力量,构建“专业执法+全民共治”的护江网络,让法治成为长江生态修复的坚实屏障。
江宁区司法局 孙柳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