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姑苏区聚焦重点人群法治需求,创新普法工作方式,通过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有效提升法治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重点人群法治素养显著提升。
一是抓牢“关键少数”,推进领导干部学法。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重点抓好宪法、民法典等基础性法律和各专业领域法规的学习。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机制,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法,将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健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充分发挥旁听庭审的实践教育作用,切实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聚焦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年度轮训+专题培训+技能比武”培训机制,实现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开展执法实务难点专题培训,组织技能竞赛,持续提升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是紧扣“关键阶段”,分层分类精准普法。以法治副校长制度为抓手,通过优化选聘机制、完善培训体系、强化考核评估等举措,持续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能力和工作实效。创新打造“法治+”特色活动品牌,将法治文化与非遗相结合,融入“送法进校园”活动,累计组织沉浸式普法45场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分层分类教育,面向低幼学生开展法治游戏、法治山歌等启蒙教育,面向中学生突出宪法、民法典等基础法律知识,对职校学生侧重劳动权益、职业规范等实务内容培养,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抓住“关键主体”,优化企业法治服务。联合区总工会实施“进百家企业、服务千名职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组织专业律师团队为25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法治体检,把脉经营风险;同步开展职工普法讲堂,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500余人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水平与劳动者权益保护能力“双提升”。强化新业态法治保障。针对新业态发展需求,持续开展普法入“新”系列活动。提供“送法上门”专场普法32场次,覆盖从业人员近千人;定制外卖员、快递员行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发放普法资料近1000册,有效提升新业态从业者法治获得感。
四是抓牢“关键节点”,创新基层普法模式。紧扣法治宣传重要节点,创新推出特色普法品牌。利用“司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关键时间节点,推出法治游园会、法治灯谜竞猜等互动式普法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融入趣味互动,实现普法宣传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充分发挥全区1279名“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事熟”的天然优势,依托“社情民意日”等活动开展乡音普法,用吴侬软语江头法理人情,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切实提升法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