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汇聚司法、民政等多部门力量,以“三官一律一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进“家站点”为载体,聚焦无子女老人监护、子女赡养缺位等突出问题,为特殊老年人社区照护、权益保障搭建 “法治防护网”,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升级。
一是靶向施策让照护者更“安心”。召开特殊老年人社区照护法律风险防范联席工作会议,针对村(社区)反映的特殊老年人照护现状,梳理“监护真空”“赡养缺位”等社区照护中的高频风险点。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组成“三官一律一员”团队,围绕核心问题,通过“法律解读+案例剖析+实务指引”的方式,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社区照护提供“可操作、能落地”的指引。实现全市157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将服务老年人作为工作重点,律师定期到村(社区)坐班,协助村(社区)开展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审核等。积极参与村(社区)涉老法治宣传活动,为村(社区)调解组织调处涉老纠纷提供专业法律意见。近年来,累计走访慰问480次,发放宣传单976份,开展讲座183次,解答法律咨询691次。
二是精准服务让老年人“暖心”。针对无子女老人监护问题,广泛开展“双轨监护”,推广“意定监护前置服务”,由律师协助老人在意识清醒时与信任的个人或社区养老机构签订《意定监护协议》,明确监护范围、财产管理等细节。充分发挥各镇(街道)调委会、村(社区)调委组织贴近基层的优势,将涉老纠纷,特别是赡养、继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作为重点排查化解对象。针对离异子女不赡养问题,突出“调解+强制”双重干预。人民调解员与法官组成“联调小组”,开展“背对背”调解。对调解无效的,由司法所协助老人申请法律援助,通过诉讼主张子女履行赡养义务。针对子女在外地不履行赡养义务问题,创新“跨域联动+科技赋能”机制,与外地政法系统建立协作网络,由本地公安对接子女户籍地派出所,通过“异地协助”督促履行义务。
三是建章立制让服务更“用心”。将特殊老年人权益保障作为基层治理的“民生切口”,通过三项举措实现风险前置化解、服务精准触达。在风险防控层面,由民政部门牵头建立“每月排查+季度研判”制度,协同村(居)委会、民警定期入户排查,对独居、失能等老人标注“风险等级”。在服务联动层面,打造“15 分钟法律服务圈”,在村(社区)设立“法治服务角”,律师定点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员驻点开展纠纷调解服务。组织开展“爱在金秋”公共法律服务专项活动。联合法院、检察院定期举办“老年权益保护微课堂”,重点开展意定监护、赡养纠纷等涉老法律实务宣讲。在长效保障层面,推动“部门协同清单化”,由民政部门牵头建立多部门协同清单机制,负责特殊老年人信息建档工作,司法所提供法律援助,卫健部门联动开展健康评估,形成“需求收集-分流办理-结果反馈”闭环。完善“风险预警-干预处置-长效跟进”全链条机制,变“事后化解矛盾”为“事前防范风险”,实现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保障”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