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人机已成为行政执法的一种新手段,在环境保护中能够协助监测大气、水质和土地利用状况,并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为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激发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学业务、练技能、争先进的积极性,今年下半年以来,徐州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理论培训、案例分析和实战比武,战训结合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和新技术装备操作能力。根据培训计划,举办了无人机操作竞赛,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计12个参赛队、6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出动了30架无人机。参赛人员既有“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新兵。
紧扣生态环境执法和现实需求,竞赛现场布置成实战化场景,设置了扎气球、障碍飞行、采水样、气体检测4个项目,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检验执法人员无人机飞行操控能力。
此次比赛难度大、要求严。比如障碍飞行中,要求选手穿过内径1.5米拱门、围着高3.4米的刀旗绕桩,轻微触碰障碍物就要扣分;扎气球时必须使用绑在机头的铁丝,用桨叶扎破气球视为无效;气体检测要按照设定高度和航线飞行,并顺利导出气体检测仪测试报告;采水样比赛中若取水量采水体积小于0.3L则不得分。
“我们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以赛促练、以练促战,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锤炼科技执法技能,助力全市环境执法队伍精准执法、科学执法能力再上新台阶,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业务科科长陈奎章表示。
(徐州市法宣办、徐州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