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宝应县始终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工程”来抓,督促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牵头组织各类送法活动61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6.5万余份,有效增强青少年“崇德尚法”观念,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将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纳入全县“八五”普法重要内容。在全县学校开设法治教育课,要求每学年法治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中不少于10%;组织县镇村三级普法骨干和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开展“法佑青春 护航成长”“荷护成长 法治同行”等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家教指导、法治宣传、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精准帮困等活动,提高儿童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制定未成年人学法目录,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全面优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聘请政法部门业务骨干担任全县78所学校和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出台《加强和规范全县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放《宝应县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记载簿》,推进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和完善以班主任、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和“五老”志愿者为骨干的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为普法教育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全县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普及率100%、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法治宣传普及率100%。
三是实施精准普法。布置“开学法治第一课”专题活动,以法治宣讲大课、主题班会、校园模拟法庭、法治成人礼、法治课间餐、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情景剧等模式,结合民法典宣传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5·15”家庭教育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突出抓好未成年宪法、民法典等学习教育。
四是拓展普法阵地。以“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家庭+社会”方式,利用“法治荷乡”网络直播、《法在宝应》电视法治专栏,推出“让法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远离不良行为·拒绝不良侵害”“文明守法·安全回家”“依法带娃”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收看人数达12万余人次;利用《荷乡法治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每周定期推送“未成年人防范与预防犯罪”以案释法案例。提档升级生态园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发挥县公安局看守所、法院少家庭、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等未成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德法相伴”实践活动;放大镇区未成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村(社区)法治文化公园等基层站点等效应,搭建全方位未成年法治文化阵地。
(宝应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