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市印发了《2022年度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聚焦民生领域社会关注和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法治热点难点,精心挑选了多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让更多法治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提升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实效。
一是出台《泰州市全民健身条例》,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紧扣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制定出台《泰州市全民健身条例》,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体育基本矛盾,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更好保障市民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通过多项措施并举,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兑现:建立“薪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快速化解矛盾;依法充分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以及先予执行程序,快审快执“薪资”纠纷案件;对需要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集中优势司法资源,专案专办,优先排庭;持续保持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高压执行态势,确保优先立案、优先执行;常态化开展涉及建设工程和其他重点领域的专项执行行动;加强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审理,曝光、发布欠薪纠纷典型案例,发挥司法威慑作用。
三是开展专项检察行动,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以保障“老弱病残妇幼农”合法权益为主题,聚焦弱势群体相关社会问题,积极履行检察监督职能。通过开展专项检察监督行动,主动发挥能动司法效用,凝聚行政管理、社会帮扶和司法保护合力,推动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以“我管”促“都管”的局面,切实保障民生民利。
四是创新智慧“云哨”平台,保障安全出行。建立“云哨”交通安全智能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实时预警、风险评估、语言提示等一体化运行模式。通过“云哨”平台24小时全息运算,分析研判出市内重点管控车辆,对通行路线频次异常、存在非法营运、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嫌疑车辆以及逾期未检验、未报废等隐患车辆的驾驶人进行个性化语音提醒,通过约谈、停运、教育培训等措施,主动干预进行风险劝阻,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五是“三位一体”+“四力提升”护佑“未”来。依托全市未成年人成长护航基地,探索建立“中心+基地+儿童关爱之家”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关爱体系。针对困境儿童组织开展“四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回头看”专项行动,提升保障力;开展困境儿童“微心愿”社区行活动,提升创新力;开展《困境儿童风险评估服务规范》业务培训,提升执行力;根据困境儿童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分类服务,提升服务力。
六是全域推广“法治小区”示范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市域“法治小区”示范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吸收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的“1+3+N”小区共治体系。倡导制定居民公约,梳理明确物业服务清单和业主委员会权责清单,构建“援法议事”联席会议、精准普法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项工作机制,实现“小事居民治、大事物业办、难事大家议”的小区依法治理新格局。因地制宜打造“线上+线下”小区普法阵地与依法治理平台,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实现法律服务主动靠前。
七是贯彻河长制工作条例,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以2022年《泰州市河长制工作条例》全面施行为契机,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推动全市各级河长主动学用条例,完成年度巡河履职“规定动作”,化解河湖存在问题。年内培训各级河长3000人次,提升河长履职能力。利用市级媒体“河长在行动”专栏,推出50期专题报道。全年完成1020条幸福河湖建设任务,提升河湖水质,改善河境面貌。
八是推进献血条例实施,依法促进无偿献血事业。2022年3月1日起,《泰州市献血条例》正式实施。全面贯彻落实献血条例,强化采、供血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血液应急保障机制,制定采供血应急预案,组建应急献血者队伍;加强中心血站与献血管理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启动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联网工作;明确献血者激励措施,提升献血者荣誉感和获得感;在姜堰、兴化和泰兴各建一座60平方米的献血屋。
九是开启“安全会诊”模式,优化企业安全监管。组建“安全会诊”专家团,对全市范围内1000家中小微型工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会诊专家服务,对企业进行全面安全“体检”,指导企业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压实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打通企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十是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证准营”。坚持需求导向,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创新“一证准营”制度供给。坚持系统集成,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机制,推进行业综合执业证“一网通办”,开设“一业一证”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更大程度地为市场主体准入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间。
十一是建好金融教育基地,帮老百姓守好“钱袋子”。充分发挥泰州市金融教育基地作用,联合全市金融机构着力打造集线上线下资源一体,多形式多途径普及金融知识的“1+N”金融教育泰州模式。建立“一站式”金融纠纷非诉化解机制,打造“体验式”金融教育课堂,开通“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让城乡消费者共享金融教育资源。
来源:泰州市司法局 廖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