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海陵区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通过提供专业法律指导、完善信用承诺、推动信用整改等方式,指导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切实保障失信主体权益,提高全区社会信用水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用好“链条式”,实现环环相扣。风险提前告知。采取预警提示,载明“限高”和“纳失”法律风险及后果,对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避免被执行人因缺乏法律常识,轻视执行程序,导致产生失信记录。动态分类管理。每周固定召开暖企信用修复进展通报会,统一操作规范,对符合屏蔽条件企业的及时处理,依法及时审查屏蔽失信申请,充分保障当事人信用修复救济权利。严格审慎纳失。对初步审查符合纳失的企业发布纳失警示书,督促企业主动履行义务,针对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意愿并积极修复信用的被执行人,实施信用承诺制度,控制新增失信企业数量。目前已对6家企业适用信用承诺。
二是用好“清单式”,确保精准施策。注重分类建档。有序推进线上查询、线下企业实地调查,全面核查案件2614件,排查企业1158家,确保“应修复、尽修复”。注重靶向服务。针对尚可稳定运营且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促成执行和解,切实开展失信修复培训,提供专业法律指导,破解23家企业经营难题。注重有序退出。用好“执转破”。符合“执转破”条件的企业及时移送审查,并同步开展失信信息删除工作。截至目前,通过执行和解方式为53家企业修复信用,以无财产可供执行和“执转破”方式退出失信企业410家。
三是用好“纵横式”,汇聚多元合力。打造“执行+信用”模式。运用好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措施,对信用良好企业在行政管理和优惠政策上赋予一定激励,对恶意抗拒执行、严重失信等行为依法处理。打造“执行+网格”模式。依托基层网格治理效能,畅通沟通渠道,有效收集企业信息,对短期经营困难的企业,及时向债权人释明情况,促进当事人协商和解,以减少涉执信访。打造“执行+税务”模式。注重从源头入手,破解执行难,通过搭建“点对点”的税务查询平台,开展“手把手”提前测算,更快捷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防止国家税款流失。
海陵区司法局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