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司法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扎稳“专项宣传、援助平台、部门协同、援调结合”四个“根基”,集中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是强化引导,开展专题宣传。拓宽“云”端普法界面,借助泰兴普法网、抖音、法润民生微信群等信息化途径,融入《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劳动用工法律法规,通过动漫、视频、在线解答、以案释法等形式,为农民工提供易“消化、吸收”的法律“食粮”。深入企业(工地)宣传,开展“面对面”法律咨询,解答农民工关注的工资报酬、工伤事故等法律问题,引导农民工理性维权、依法讨薪,确保企业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今年以来,开展线下专项活动65场,派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解答咨询1200余人次。
二是夯实基础,覆盖城乡网络。聚焦“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打造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圆心”,各乡镇、村(社)法律服务站点为“卫星”的法律援助体系,打通农民工讨薪维权申诉“最后一公里”,形成高效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目前,全市有法律援助中心1家,工作站17个,村(社)服务点350余处,法律服务人员400余人,所有工作站点均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初审等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组织网络。
三是部门协作,合力解决难点。立足专职法律援助的同时,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联合开展农民工维权专项服务。在法院、检察院、总工会等十余个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持续“织密”农民工维权网络。进一步强化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讨薪农民工动态和法律需求;密切与人社、劳动监察、住建等部门的配合,利用行政执法手段快速解决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将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以沉疴下猛药的力度,打通“堵点”、切除“痛点”,合力解决农民工维权讨薪“难点”。
四是援调结合,坚持效率优先。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农民工因讨薪申请法律援助的,直接免于家庭经济条件审查,无需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同时提供“容缺受理”模式,确保农民工讨薪维权的法律援助申请得到优先处理,做到应援尽援、快审快批。坚持“宜调则调、能诉快诉”,及时化解矛盾、了结诉求,降低农民工讨薪维权成本。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实行“调解前置、效率优先”,通过调解、和解等解决纠纷。整合人民调解资源,推广“非诉调解模式”,通过与企业协商化解劳资矛盾。
(泰兴市司法局 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