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泰州市姜堰区司法局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多维度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打造区域普法新品牌,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一是突出地域性融入基础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镇街一法治文化阵地”,依托图书馆、纪念馆、共享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覆盖264个村居的法治文化阵地。充分挖掘大运河法治文化和溱湖地域资源,建设民法典公园、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长廊,建成“十里滨河法治文化观光带”,入选第二批省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品牌项目。指导镇街将法治元素与好人文化、红石榴民族团结等有机融合,建成张甸镇好人法治文化长廊、朱宣村红石榴法治文化广场等一批富有镇村特色的普法阵地,持续营造法治宣传教育浓厚氛围。
二是深化群众性融入日常生活。吸纳本地文艺能人、“草根”组建法治文艺创作团队,持续放大“百场法治文艺进村居”品牌效应,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方言“草根”达人章再文创作小品《援法议事促和谐》《“祸”从天降》等一批法治文艺作品深受好评,累计演出200余场次。编印《法治文艺剧本汇编》,收录全国群文系统最高奖小品《躲不掉的事儿》,省“五星工程奖”银奖戏剧作品《我的地盘我做主》,涵盖音乐、快板、诗歌、小品等法治剧本。举办“八五”普法书画名家法治书画展、青少年法治书画、法治征文评选等,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亲和力。
三是增强吸引力融入文旅创意。根据溱湖麋鹿形象原创普法IP“法小鹿”,设计抱枕、茶杯、帆布袋、钥匙扣、手机支架等系列普法文创产品。丰富“一鹿有法”水上法治文化游线景点,推出“一鹿有法”手绘法治旅游地图,串联起溱湖湿地科普馆法治宣传专区、水云楼法治文化创作基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陈庄村等法治文化体验路线,创成“溱湖法韵”法治文化特色园。将法治文化有机融入天目山大运河文化石刻保护展示区,充分展现运河法治、盐运和地域文化,有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渲染力。
四是强化传播力融入指尖传媒。连续10年开办电台“律师讲堂”栏目、《姜堰日报》“法润姜城”专栏,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在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开发形式多样的普法产品,向互联网要“法治红利”,组建“法润三水”普法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普法矩阵,创作H5、微视频、微电影、有奖答题等线上普法产品,宪法微电影《幸福的水乡妹》、民法典微电影《爱在路上》《“法律明白人”之歌》等多部作品获得市级奖项;20万人次参与线上答题、打卡等活动,有效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泰州市姜堰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