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陵区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精准施策、精耕细作,创新检司护企、以函代证、“街区一站式”多元解纷模式等措施,多措并举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展现法治担当,贡献法治力量,让营商环境法治化有尺度更有温度。
一是“检司护企”打开检司融合“新思路”。构建“常态联企、精准助企、司法护企”保障机制,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法律服务。在检察院和工业园区分别设立“民营企业服务窗口”,安排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坐班,宣传涉企法律法规,听取企业法律问题,建立涉企案件线索台账,共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提供法律意见400余条,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矛盾;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栏,为企业第一时间传递法律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以及援助热线;开展刑事立案和侦查审判活动监督等活动,重点宣传和监督纠正涉民营企业的案件该立不立、不该立而立的情况,制发14份《法律风险提示函》,帮助企业合规经营。
二是“街区共享”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将依法治理渗透进最小单元,在城中街道钟楼巷商业街区探索推行“一站式”法律服务和多元解纷模式,打造街区“商家联盟”依法治理新样板。将街区原有的警情纠纷调解室、街区调解室、郑美琴消费维权工作室等3个调解室进行功能整合,成立包括社区民警、法律顾问、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商家能人、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服务团队,同时为街区商铺和顾客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形成统一受理、分类调处、联调联动多元服务的新格局,就地化解街区内的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区”。今年以来,现场接受咨询100余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满意度100%。
三是“以函代证”寻求行政执法“新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为突破口,以法治思维、极限思维再优项目审批服务环节及流程。依托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以函代证”改革,推行“函证并行”,在项目审批要件可控的前提下,3小时极速核发《施工意见登记函》,企业补齐相关手续后,即可换取正式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为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实现了审批服务“提前跑”,为优质、诚信企业打开通向快速落地建设、疾速投产达效的绿色通道,营造法治高效营商环境。目前已成功为3家企业提供“以函代证”服务,获得民营企业高度称赞。
海陵区司法局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