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靖江市司法局持续整合各方资源,聚焦需求导向,紧贴业态业情,通过“阵地维新、融合创新、服务暖新、保障护新、网格入新”五项务实举措,全面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维权体系。
一是阵地维新,打造法律援新特色品牌。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针对新就业群体维权,探索“法援+”模式,开通“两新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服务大厅设置“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维权窗口,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在人社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外卖小哥驿站设立新业态法律援助联络点,就近就便受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申请,筑牢有温度、接地气的维“新”阵地。推进实施“双流程”案件质量管理员制度,同步跟进“两新”案件办理过程,及时掌握案件办理情况,有效提升“两新”案件办理质效,打造“法律援新”靖江品牌。今年以来,线上、线下共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解答法律咨询84件,157人次。为5名从事外卖、快递物流行业的新业态就业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涉及金额15万余元,有效维护了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是融合创新,绘就普法宣传升级蓝图。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列为“八五”普法的重要对象,开展外卖、快递行业座谈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小哥群体法治需求,明确普法宣传的重点和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普法清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中容易出现的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性进行重点宣传,发放普法宣传手册。依托“马洲法韵”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维权典型案例,持续开展线上答疑、以案释法。聚焦新业态工作人员聚集的行业,组织律师定期送法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活动,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普法套餐”,帮助新业态工作人员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服务暖新,构建法治护航最优矩阵。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实地走访快递站点、电商平台、外卖管理公司、网约车公司等新业态企业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合同签订中可能存在的劳动关系认定模糊、劳动保障制度不完善、罚款开除随意性大等条款进行风险点剖析,结合实际为企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鼓励“两新”企业拼团购买法律顾问服务,扫清企业认知盲区,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制定行政指导清单,推进行政执法部门更好服务“两新”企业,对涉及“两新”群体的违法执法行为加强监督力度,切实维护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保障护新,赋能矛盾调处精准模式。紧盯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在劳动纠纷、工伤纠纷、损害赔偿、交通事故等方面多发易发的特点,在新业态行业聚集地成立“两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优势,引导律师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对准需求、精准服务,及时有效化解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行业活动中发生的矛盾纠纷,对于符合法律援助的案件,采取内部流转形式实现纠纷调解与法律援助服务的无缝衔接,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共同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今年以来,成功化解涉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纠纷6件,受到了新就业群体的广泛好评。
五是网格入新,探索社区矫正多元路径。探索“社区矫正+网格”工作机制,将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普法专员、网格员纳入矫正小组,依托网格员深度走访摸排,全面梳理涉新业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存在的法律需求,鼓励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参与到辖区社区矫正工作中,聚焦新业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常见的送餐纠纷、快递损坏赔偿、交通事故、劳动纠纷等涉法涉诉问题,定期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法律服务,积极维护新业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的合法权益。
(靖江市司法局 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