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陵区司法局紧扣基层群众最关心、最密切的法律服务需求,聚焦企业最急需、产业发展最迫切的重点领域,优化服务机制,通过整合汇集资源、精准服务事项、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搭好服务平台等举措,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万多人次,服务企业1000多家,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开展专题法治讲座500余场次,为经济困难群众和其他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783件,助力企业防范和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一是优化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平台“实体化”。按照“一中心多用、多中心合一”的原则,高标准、高要求建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海成公证处、区法律援助中心、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区非诉服务中心、区妇女儿童维权中心、区行政复议中心整体入驻,推动“六中心”一体化运行,健全完善“一门收件”“一站办结”“一事一评”的全闭环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人员“首办负责制”,对承办的服务“一办到底”的工作机制,协调与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密切相关的民政、建设、妇联、教育等16家重点部门轮流驻点服务,打造“前店后厂”“一揽子解决”的服务模式,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依托司法所,推进11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推行“窗口化、柜台式”服务方式,规范设置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综合接待等窗口,并设有法律援助、仲裁、立法民意征集、行政复议、公证协办等“五站点”,为辖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建立东部新城法律服务产业园,常态化提供坐班服务和7*24小时“全时空”法律服务热线,形成以产业园为支点,12家法律服务机构为枢纽的园区公共法律服务集群,全方位、全流程精准对接企业的法治需求。
二是延伸领域,推进助企强链服务“便利化”。以助力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在百代新材料公司等15家企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指导律师事务所与企业签订共建法律服务协议,定期安排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法治体检、合同审查、出具法律意见等公益法律服务。整合女律师资源,组建凤城女律师公共法律服务队,与红旗街道新联会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定期组织女律师进社区、进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精准策应困难女职工、女企业家的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围绕区“1+2+3”产业体系,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法律服务资源成立海陵区助企强链法律服务团,围绕特色产业组建5个法律服务队,推出与企业法律服务密切相关的60个法律服务项目,通过签订法律服务共建协议和党建共建协议的形式,明确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推动助企强链服务走深走实。
三是深耕品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精细化”。聚焦基层群众、小微企业主最关注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组织法律服务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编印《标准借条》《劳动合同》《百岁赠》《买卖合同》等合同范本2万余份,放置在区、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供群众自取。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3个征收搬迁现场,公示公共法律服务清单,安排法律服务人员轮流坐班,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代写法律文书等公共法律服务,搜集征收搬迁中常见法律问题、典型案例编印《“漫说”征收搬迁法律服务》2000余份,以漫画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征收搬迁相关法律法规,指引征收部门依法规范拆迁程序、被征收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源头预防行政诉讼率和败诉率。活动开展以来,解答法律咨询2000多人次,代写法律文书300多份,参与化解因征收搬迁引发的家庭纠纷16起,因优质的法律服务,赢得被征收群众赠送的锦旗1面。
(海陵区司法局 周晓芹)